轉化班專區
9. 問與答
– 日常生活
同學:
莫子老師好、同學好。
靈魂是覺察加累世的記憶,我們現在大部分都在表意識,所以我們可能無法憶起我們的胎兒期,甚至是胎前記憶、也就是前世。透過一些特殊方法就可以到達胎兒期,還有憶起前世的記憶。
前陣子莫子老師有拍影片,關於初階能量吸取的那個影片,莫子老師說,那個是在昴宿星的記憶,莫子老師還記得前世記憶,這部分可以跟我們講一下嗎?
莫子:
其實所有的這些記憶都不用去理它,除非你要用。因為所有的記憶對我們來說它也是一個訊號,跟我們在這個當下接觸的訊號一模一樣。
我看到了,比如說我看到了這個場景,現在各位都在這裡。那我記得三個月前我也在這裡,也有各位的陪伴、很多人在這裡。我記得這個場景然後我想到了,跟我現在看著這個場景,到底有什麼分別?
完全沒有分別,它只是一個訊號而已。所以即使我記得我前世的訊號,那也是一個訊號而已。所以不管什麼訊號,它對我來說只是一個存在於我記憶庫裡面的訊息。那這個訊息我提出來了,如果有用的可以提供給大家用,如果沒有、沒有用的,它對我而言,其實對大家而言都只是一個訊息而已,對於登出開悟來說完全毫無意義,它只是一個現象而已。
同學:也就是說,莫子老師那個昴宿星的記憶,剛好現在可以拿出來提供給大家用,這個意思嗎?
莫子:其實那是給一般大眾用的,轉化班根本就不需要這些了。
同學:轉化班是要離開故事了,那些全部都是故事。
莫子:對,那些只是一個故事性。
同學:好,謝謝。
同學:
參加轉化班這段期間,記憶力好像衰退了,什麼事情都想不起來,感覺自己沒什麼情緒。但打坐的時候,好像有一段時間雜念會特別多,古老的記憶突然被翻出來,是不是在這個過程,本來就會有的反應和現象?
莫子:
這是個好現象,在我們這邊很正常。當你都活在當下的時候,你過去的事情就特別容易忘記。因為你安住在空空蕩蕩的時候,它就是一個徹底的當下。在這種徹底的當下,你過去的東西會被你消化掉、消融掉,你不會去刻意記得它,你就很自然地安住在現在這一刻而已。
這種情況下,記憶力看起來好像是衰退,其實是你放下了過去的記憶不是衰退,很自然地就放下了記憶,常常可能之前幾秒鐘的事情、或幾分鐘的事情,你可能都記不得,突然間疑惑:「剛剛我到底說了什麼?剛剛到底怎麼了?」
不是只有你有這個問題,你一問大家可能都會舉手,所以很正常,完全不需要介意這件事。懂得忘是好事,活在當下當然是好事。打坐的時候過去一些事跑出來,那可能是你比較深層的潛意識挖出了一些東西,看過就好了,反正沒有什麼阻礙。看過就過去了。
同學:請問冤親債主是怎麼一回事?
莫子:
冤親債主是這樣,我們都會說過去有可能我們害了別人,然後別人現在變成鬼魂、冤親債主,現在要對我們怎麼樣,其實這全部都是一些信念系統。你相信這個就有,你不相信它就完全對你沒有影響。你可以完全不理會冤親債主這一回事,這是因為它已經固有很久,大家都這樣相傳,它變成一個信念系統。
你說它有沒有,它是一個集體意識場當然有作用,但是你不要去相信它,對你來說就完全沒有障礙。就是這樣。
同學:請問白天會靈魂出體嗎?
莫子:靈魂出體白天晚上都可以,跟白天晚上沒關係。
同學:因為我有一次經驗是白天的時候就飛出去,我就想那到底是白日夢還是……
莫子:不是。
同學:可是很清楚,因為所有的狀況都跟老師在影片裡講的一樣,就是會有轟隆轟隆的聲音,然後飛出去
莫子:對,那是靈魂出體。
同學:那出去以後看到的東西……
莫子:跟夢境裡面一樣。
同學:就是像在做夢一樣,所以不管看到什麼也不用去在意。
莫子:對
同學:這個對登出會有幫助嗎?
莫子:沒什麼幫助,有趣的經驗而已。
同學:
我們的信念對五臟六腑的機轉,上次有跟老師提過我一位癌症患者,我回去想了一下,是不是因為我很多的念頭、很多壓力導致我身體起了變化,但我當下不知道。
我想了解說,信念對整個五臟六腑跟身體的機轉,它為什麼會那麼嚴重影響到我的身體?
莫子:
身體是虛假的,只是一個現象而已。它不是真的有一個身體在那裡,它只是呈現出一個身體的樣子。
我們現在是在一個夢裡面,夢裡面的身體其實不是真的有身體,它只是一些感官而已,因為你摸得到,這個叫觸覺,所以你覺得我有身體。
四大都是空的,它並不是真實存有,但是就是它並不是真實存有,它是依據什麼來建構的依據?依據的是你當下如何看待自己,你當下如何看待你自己跟你的世界,形成了你整個夢境,包括你的身體。
所以你當下認為我是健康的,那你就是健康的,你當下認為我是有病的,你就會有疾病。所以這個認知你抽不掉,那你就會一直卡在有疾病的狀態,所以身體細胞幾年就全部換過一次,為什麼病會留下來?
同學:
可是不對啊!在我沒有發現這癌症之前,我一直認為我是很健康的,我從來沒有覺得我是生病的。可是一檢查,怎麼會是這樣?而且還很嚴重的狀態?
莫子:
它會因為你某種情緒而產生顯像。身體是情緒的表達,就像胃,它是焦慮的表達。你如果胃有疾病的,人一定是焦慮的,你的五臟六腑都跟你的情緒是有關係的,腸胃阿這些都跟你的焦慮啊這些有關係,所以看五臟六腑就可以知道了。你平常比較多的情緒是什麼,它會反映在身上,所以腎臟就跟恐懼有關。
同學:
對,恐傷腎、怒傷肝,如果說你要善待你的身體的話,你就是用一種怎麼樣的心態去對待它,它就呈現什麼樣的身體狀態是這樣的意思嗎?
莫子:
人除非真的已經覺醒了,不然你很難處在那種徹底的平安上面,你的身體很難完全的健康。現在的人大部分或多或少都有身體的問題,因為人沒辦法處在徹底的平安上,身體就一定會有狀況。
同學: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登出,就是最終的解決方式?
莫子:對,沒錯。
同學:我有個朋友的小孩,在很年輕的時候出車禍,被判腦死成了植物人。如果就覺察的角度,這種植物人是不是就沒有選擇說他要登出回家,或是變成什麼超級玩家?
莫子:這個不一定,要看狀況。
同學:一二十年了,他生活的各種狀況都無法自理,然後也不認識人,就是躺在床上。
莫子:他完全對認識的人沒有一點點反應?
同學:對,就是沒有意識了這樣子
莫子:那可能他已經不在了、不在他身上。
同學:就是他的軀體還在運作,他人類的身體還在運作,但是沒辦法思考,沒辦法像正常人說什麼覺察。
莫子:
植物人有分很多種,通常有的植物人是他沒辦法跟外界運作、接觸,但是他靈魂還在他的身體裡面。但是有的植物人是,他已經不在身體裡面,在他身體裡面的是別的靈魂。
就是,比如說比較低等的靈魂、動物的靈魂,或者什麼靈魂在他身體裡面,所以他還有生命跡象,但是卻不是原來的他,所以要看狀況,不一定是原來的他。
同學:
像這樣子的植物人,他來到這個世界的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麼?他就沒有覺察了?
莫子:
他一定還有覺察,覺察是不會不見了。
如果他還在身體裡面的話,他一定有覺察,只是他覺察不到外面,他只覺察到他自己活在一個黑暗的空間,或者活在一些幻想的世界裡面,而不能夠跟外界溝通。他可能也會做夢,也還是有運作,可能是這樣子。
所以覺察是一定在的,但是他是不是能聽得到你的聲音就不一定,如果能聽得到聲音,照樣可以跟他說明如何去找到自己的覺察,還是可以去指導他的,但是如果聽不到聲音就沒辦法。
同學:
請問如果我們碰到有人臨終的時候,應該怎麼幫助他們呢?
莫子:
有人在臨終的時候,我們現在用最徹底的程序來看這件事情的話,你所謂的有人在臨終,就是你夢到有人在你的夢中臨終了而已。
因為我們這個世界只是一個夢境而已,你現在是活在你的夢裡,然後你看到的一切人事物其實都是夢境。所以你看到夢境裡面有人臨終,其實只是你夢到的一個對象。對於你夢到的對象,你可以用各種方式去幫助他,都沒有關係。因為那其實只是一個夢,你去做任何幫助他的行為,也只是夢的發展而已,其實都不存在。
最徹底來說其實是不存在,你只是在夢境而已,但是你想到我不幫助他好像過意不去,那麼你就去幫助他。
既然是一個夢境,你保持著清醒夢的感覺去幫助他,你就可以幻化各種情境去幫助到他,你可以去用觀想的、用各種方式都可以,你可以觀想觀世音菩薩來接他,然後他坐在蓮花上面,慢慢地往天空飛,然後飛到阿彌陀佛的國度,他就會到了西方極樂世界,然後那裡有阿彌陀佛在那裡照顧他。這些情境你都可以用想像的去把他想像出來,因為這個就是一個清明的夢。
清明的夢,實際在夢境裡面,你的想像是有力量的,但是這個力量僅限於夢中,你即使去幫助他,也是在你的夢境而已,就是這樣。你要清楚這個是如幻地在進行,而不要把這個事情當成是很真實的,但是你可以去做,你越如幻地去做,它的效果其實越好。因為夢裡面,晚上我們做夢的時候,你知道你在做夢,你所有的想像力都可以變成真實。就是這樣。
同學:那我們還要在夢中做數亂數阿?或者是您說的這些眨眼睛的方式?
莫子:
我們也是如幻地做、也是如幻地念佛號,如幻地觀賞著佛光對這個往生者能夠融入佛的光明當中。
同學:
上個禮拜晚上,我做了一個瀕死經驗的夢:在夢裡面,當時候是在部隊裡,因為參加戰爭的關係,所以被抓起來當俘虜,最後要被處死,對方的人就拿一個比較溫和的方式讓我安樂死。他拿了一個針筒注射到一半的時候,我感覺整個人是被白光籠罩著,我意識到自己可能在瀕臨死亡的一個狀態。那時候有些緊張,但是感覺也期待著死亡之後的狀態。
之後的另外一個場景,好像是一個時光隧道感覺,感覺到整個意識都已經昏迷,不曉得是怎麼樣的情況。意識醒來之後,我發現我睡在一個類似竹子做的工寮裡面,旁邊有一個小女孩大概七、八歲,我就嚇了一跳,「為什麼我在這裡?」我喊了好大一聲,小女孩被我嚇到:「爸爸,爸爸你是怎麼啦?」她叫我爸爸,那時候我就意識到,自己是不是轉生投胎到這個地方來了。我看著我自己,好像不是現在的自己,已經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我投胎到另外一個地方去了。後來我就問:「我在哪裡?」那個小女孩跟我說:「爸爸,我們不是在家裡嗎?」「我們的地址在哪裡?」小女孩很清楚地跟我說,我們現在是在苗栗泰安某某部落,我就覺得我應該是轉生成為了原住民。
後來我了解了一下,這裡面是一個大家庭,有父母親、有哥哥、有哥哥的老婆、有三個小孩。轉生後的我有一個老婆、有4個小孩,加起來的話13個人。後來我的哥哥跑進來跟我打招呼,打招呼的方式很特殊,我感覺到親情的湧現,覺得很感動就大哭了起來。
後來我想說,我們做夢應該進入到明覺夢安住在裡面才對,那時候就醒了。我們夢裡的瀕死經驗跟這個現實瀕死經驗是一樣的嗎?因為我當時候沒有感受到痛苦,也沒有感受到被凌遲的感覺。
莫子:
夢裡的瀕死經驗跟實際的瀕死經驗應該是很接近的。只是瀕死經驗它有好好幾段,你感受到的是比較中間的那一段。
也就是你注射藥劑之後,你就直接跳到全身被光籠罩著其實前面有一段,全身好像在分解的那一種痛苦的那一段,夢境直接把你跳過去了,所以你夢到的已經是中間的那一段,就是這樣。
同學:
聽說死亡之前,不是會有回顧的影格嗎?這個東西對我們會有什麼樣的意義或提示嗎?有可能是回溯到前世的夢?
莫子:
它跳著發生了,有一些過程並沒有在你夢中出現意義或提示。應該是說:我們能夠了解夢境,它本身跟我們的潛意識有很大的關係。
你的夢境,往往你夢到的這些過程,的的確確可能是經過了這些過程,你可能的確發生過這些過程,它只是一個跟我們潛意識連結的工具。在夢裡面的一切,都在我們的意識裡面,當然包括我們的潛意識,所以夢境裡面你就體會到,它可能是過去發生過的一些事情,但是它會添油加醋,不一定是完完全全照實演出來的,就是這樣。
有可能是一個前世回溯的夢,且你做的是很真實的夢。
同學:
我們在整個睡覺的過程中,事實上是經過好幾個循環;每個循環裡面有所謂的淺層睡眠、深層睡眠跟做夢的時期。也就是說,整個睡覺的過程並不是一直都在做夢的。
那在沒有做夢的時候,我們的覺察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它是在一個空空蕩蕩的覺察,還是還有做其他的事情?
莫子:
在我們所謂的深睡期、沒有做夢的時候,這些期間其實在真實的實相裡面是不存在的,也就是我們的覺察在那時候,其實是什麼都沒有發生。
應該是說,覺察是跳過了那段時間,比如說要從3點到5點,你在一個完全無夢的期間,那這時候你也沒有意識;其實不是沒有意識,是我們生命的軌跡從3到5點做了一個過場,就有點像電影一樣,比如說這一幕開始演的時候是台北,但是它要告訴你說車子開到高雄,於是它下面只要接下一個影片,從高雄下交流道,那這樣你就知道你車子到了高雄,你就知道你從台北開到高雄,它不需要去演中間那一段出來。
這就是影片,兩個影格其實是相接的,也就是我們的生命、我們的覺察從來沒斷過。我們覺察到台北,也覺察到高雄,我們看著這一切發生。
在睡眠裡面也是一樣,我們看著3點鐘的夢,然後也看著5點鐘的夢。中間這一段沒有產生夢境的時間其實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個影格的轉換。對於我們這個世界,我們用邏輯思考,然後去應證出來有這一段時間,並且合理化、去證明有這個存在,就是這樣。
因為在我們這個故事性裡面,任何事情都必須合理化。其實我們從一個登出、覺察的角度來看這件事情的時候,它只是一個影格的轉換,並不是「中間有一段時間,而你的覺察不存在」。如果是這樣的話,覺察的本身它就不是永恆的,它就是有斷滅的了,那世界上就沒有真理、沒有永恆這一回事了。
同學:
那同樣情形是否也發生在比如說暈倒、悶絕,譬如說被人從後腦袋瓜打暈倒,
或者是說我們進手術打全身麻醉,暫時就是失去意識,跟沒有做夢的情況下也是一樣的情形?
莫子:
你只是在顯化。顯化的時候顯化出我進去打麻醉針,然後下一個影格就顯化出我已經醒來,就是這樣。那個顯化跑出來的影格就是這兩個,你的覺察其實是接在一起的,從來沒斷過。
同學:
請問莫子,念頭在生成的當下就已經有作用力了嗎?如果是 17 秒之後它才會產生作用力,這是正確的嗎?
莫子:
念頭其實一出來就會有作用力,只是那個作用力不一定是表現在外。比如說你突然有一個念頭一閃而過,然後馬上就沒了。那個念頭它的作用力,會造成下次出現類似、或者一樣的念頭,然後時間就會變長。久而久之,這個念頭就會形成一個長時間的念頭,多久時間能在外面產生作用,跟十幾秒這個沒有關係,而是跟它的強度有關係。就是你對這個念頭:第一,你抓得很緊,第二,你對它懷有情感和情緒,那麼它就更容易產生作用。
又比如說,你在顯化星巴克的座位的時候,為什麼它會達成?可能就只因你一閃而過的念頭而已,它不需要十幾秒的時間,它就產生了作用。你一閃而過,因為你會很直接覺得說「我想要坐那裡」、「我想要坐那裡」這個就已經是一種抓取,但是你沒有去抓到這個「抓取」,你只是想到有這個念頭出現,其實你已經抓取了這個念頭,並且對它產生了一種期待、念頭的聲音,雖然沒有在外在表現出來,但是你內在可能會有一個意識說:「如果坐那邊就太好了,我真的很想坐那邊」不管它的內在如何運作,一定已經有一個機制存在。
我們平常一個念頭一出來,一定是一個鐘擺。比如說我想買樂透:買還是不買?(下一個念頭)反正也不會中。你一定會有一個反向的念頭。你想要坐那個區域,但是另外一個念頭馬上起來說:「那個區域已經滿了,看那些人也沒那麼快走,所以也不容易有位置」這兩個念頭就打架了。
但是因為你一直唸亂數的情況下(編按:請參考日課「數亂數」),你不會有其它的聲音去打斷第一個念頭,因為你念亂數的關係,第二念頭生不起來,第一個念頭它馬上就產生作用、就實現了。
所以我們常常在顯化的過程中,都是被我們自己的念頭打敗,而不是那個念頭本身產生不了作用。因為當你有一個好的念頭、想要的念頭出來的時候,往往會有一個不同的念頭來推翻它,告訴自己說這是不容易達成的,通常是被這樣的一個狀況影響沒有實現。
同學:
看著信念生起,然後把它消融,這個部分也是信念生起念頭的組合。看著它、消融它,作用力就不會再次發生了?
莫子:
剛剛講念頭,如果你不是覺察著它的話,一個很短的念頭,在它第二次形成時,可能就會變成一個比較具有威力的念頭,這個就是堆疊。
當我們在覺察念頭的時候,你看到它生起來了,這時候看到它就好了,就沒有下文,這時候它就會變輕,下一次起來的時候,它就會變比較輕、比較短,就是這樣。如果一個對我而言很重要的事情,我輕鬆地看著它的時候,下一次它又跑起來了,可能對我而言變得沒有那麼抓取,引起的情緒也會相對地比較少一點,就是這樣。
同學:
之前有提到在空空蕩蕩覺察的時候,如果投入信念的話,那麼那件事情顯化的威力是很強的,如果說給與情緒,讓這件事情,例如:觀想注入情緒顯化,那這兩者比起來哪一個比較強大?
莫子:
當然是空空蕩蕩來得更強大。
因為不會有雜質,你在空空蕩蕩覺察的時候沒有干擾,你生出一個念頭來,然後把那個念頭注入一點點感覺,等於是你從空空蕩蕩覺察,稍微再站回故事一點,就沒那麼覺察的意思。
但是馬上你退回覺察,你就把那個念頭推向故事再回來,這樣子的做法是最有效的。兩者可以結合在一起,空空蕩蕩覺察之後,然後生起的信念投入一點點感覺、情緒給它,然後再輕鬆地退回覺察,這時候就讓它過去就好、不要再想它,它就是一個既乾淨又有威力的念頭。就是這樣。
– 佛學常識
同學:
莫子老師你好,禪宗裡面說開悟是「明心見性」。我想問「明心」和「見性」是一件事情還是兩件事情?還有這邊,莫子所教導的開悟是「明心」還是「見性」,還是兩個都有?
莫子:
「明心見性」的「明心」,你只要明白我們的覺察,這才是我們的根本,這個就已經是「明心」。就是你可以把你的覺察,安住在你的覺察上,這個就是「明心」。
但是「見性」是,你掉在那整片大海才算真正地「見性」,它差別只是在這裡而已。等於「明心」是我們初步知道自己的心。初步知道自己的真心是那個覺察,這樣就叫「明心」了。
但是「見性」是你真的融入了那個大海,你的存在狀態整個會翻過來、整個改變了,你才明白說,啊!原來一切都是空的,一切真的是一場夢!就像剛剛我說那個永嘉大師的證道歌,體會到的那個一剎那,那就叫做「見性」。
其實「明心見性」不需要去很明白地分別它,因為你的自性就在那裡,明明白白它就是你的覺察,你只要知道這個就可以了,只要方向對了就沒有問題了。所以不太需要去分別明心見性它這兩者的分別在哪裡,它只是一個名相而已,不用去太過於執著這個。
同學:請問什麼是「三昧」?
莫子:
「三昧」就是,你專注地進入了你的覺察裡面,你把你的注意力完全放在你的覺察裡面,就叫「三昧」
就像我們念佛、念佛三昧,一直唸的時候,唸到那個佛號都掉了。然後那個聲音,念佛聲音也掉了、解釋掉了,你就直接回到那個覺察裡面。
因為我們覺察到我們自己在唸佛號,但是你一層一層一直脫落,從佛號開始脫落,然後不知道在唸什麼東西,但是在唸的這個聲音還在,後來這個聲音都掉了,然後繼續唸、嘴巴在唸,但是好像什麼都沒有,連「唸」的這個解釋都脫落了,到時候整個變空的,但是你那個覺察還在。你原本是覺察著佛號、聲音,自己的這個聽覺覺察到這些東西,但是它全部都掉了之後,你就剩下了那個覺察赤裸裸地站在那裡,剩下那個覺察,就在那裡狀態,就叫「三昧」。
同學:
我那天聽到一句話叫做「納法為體」,我聽不懂什麼意思,什麼是納法為體?如何納法為體?
莫子:
我也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納法為體」聽起來的意思是,把法性變成你自己,其實就是安住在空性上,你安住在你的自性上就是納法為體。
就是這樣。
同學:
莫子老師你好。佛教裡面有兩種聖人:「阿羅漢」跟「菩薩」。阿羅漢是「自知不受後有」(編按:知道自己不再輪迴),所以祂死後就進入了無餘涅槃;而菩薩則乘願再來。
我想問的是,菩薩跟阿羅漢這兩種聖人是不是都已經登出了?那祂們登出有什麼不一樣?
莫子:
有一點不一樣,阿羅漢是,如果你用佛教語言來講,就是祂了了「我執」,但祂沒有了「法執」。祂們對「法執」還是有信念的,就是祂覺得祂這個自我已經沒有了,但是祂對世界萬物還是有認知在,就是這樣。
所以祂既然沒有一個「我」,也就沒有一個輪迴的對象,所以祂就不用去輪迴,但是祂對世界萬物的認知還在,所以這個世界萬物的認知,有可能在某一個機緣下又組合成一個「我」,祂又重新變成了一個可輪迴的對象,就變成這樣子。
至於菩薩祂是直接了悟空性,然後直接安住在空性上,雖然祂有「我執」、有「法執」,但是祂看著「我執」跟「法執」兩個一起消化,也就是信念。其實對我來說,所有東西都只是信念而已,對於我自己的信念叫做「我執」,對於世界萬物的信念叫做「法執」,所以是同時消化的。
你站在的是「覺察」的位置,而不是一個「無我」的位置,「無我」的位置只是把「我」這個信念消化掉了,但是對於世間萬物的信念還在,阿羅漢是這樣的狀態。
同學:阿羅漢是不是還不算是真正的登出?
莫子:還不算真正的登出。
同學:謝謝。
同學:
莫子老師,真是感謝你。
有人勸我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極樂世界也是在夢裡的故事中嗎?那個淨土它真的可以讓我們到那邊再去登出嗎?
莫子:
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一個故事,它只是一個神聖的故事,就是這樣。
它不是登出然後到了那裡,登出不在西方極樂世界的範圍。當然你登出之後你選擇要投生那裡也是可以的。但是,它不是登出,它不是登出後到達那裡。不需要了,那是一個幻化的一個故事性,就是這樣。
西方極樂世界是這樣,阿彌陀佛祂用祂的心念所創造的投射出的一個幻境。我們說我們現在這個是夢境,西方極樂世界一樣是一個夢境而已。到了那裡,會有一些菩薩去跟你講說去教導你,如何登出,那跟我們在這裡還是一樣的。就是你去那裡學習的還是登出這回事,你可以把它當成一所學校。
就是這樣。
同學:
老師您好,請問「參話頭」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莫子:
「參話頭」它是要製造了你腦袋當機的一個狀態。也就是說,一直想一個想沒有答案的問題,那個問題你不能用腦袋去提供自己一個答案。
比如說:狗有沒有佛性?小狗有沒有佛性啊?有沒有空性啊?就去想這個問題,當然你的頭腦會給自己一個答案說:狗牠也是生命當然有空性啊!但這樣想就背離那個參話頭的意義。它是要去想一個你沒辦法有答案的,因為你也不知道到底小狗有沒有佛性,完全不知道啊!我們只是用想像的,你如何知道小狗牠有沒有佛性呢?這只是一種想像,所以我們就是一直想這個問題。
想,但是不要有答案。想,不要有答案,不要用頭腦給出自己答案。一直要去親眼見到那個答案到底是什麼,但是問題是完全不可能去看到答案。
這時候你腦袋一直想、一直想,然後想到腦袋打結為止,腦袋一當機就好像電腦一樣。一當機整個就卡住,它要你卡住的那個一剎那,完全沒有解釋一樣,解釋脫落了然後你就掉到空性裡面,就是這樣,這個就是參話頭的用意。
同學:
莫子老師好。我們本身在現實世界如果說,過去存有一些業力的話,因為之前我有看影片,莫子有提到說,你念了幾百萬次那個百字明的咒語可以消業力,我就在想那我們是不是也念一下,這樣比較不會有干擾,會不會比較容易進入那個狀態?
莫子:
那個就是另外一個「因」。你藉由另外一個「因」來把你原本的「因」改變了它的落點,改變了它「果」的一個地方,那那個「因」是什麼,就是百字明。
百字明是因為有某一個菩薩發願,希望能夠消除你原本的這一個「業」,所以祂發心去做這件事情,你念它,祂的咒就相應了祂做的這件事情,它的作用就是用來消化你原來這個「因」,所以它的落點,搞不好就連落點都沒有了,這是借助菩薩的力量。
同學:那我們的業力如果之前的沒有消除,是不是就沒辦法登出啊?
莫子:
登出跟業力一點關係都沒有。業力是存在於解釋跟現象上面的,但是我們現在要找回的是我們的覺察。安住在覺察上,那個是誰都可以的,所以跟業力毫無關係。
只是因為你太抓住生活的解釋,你會很難去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是會有影響。所以你盡量把你的生活放鬆一些,你自然就可以登出了。
同學:
朋友他公公突然中風,好了以後,沒有任何其他症狀,可是他突然變了另外一個人,原先脾氣很暴躁,現在卻突然變得很好。
是不是所有的現象,腦子所想的,也許今天是這樣,明天下一秒可能是千變萬化?只有那個「觀」,就是那個最原始的東西是不會變的?所有看到的東西都有可能會變?包含我們的想法、所有東西都可能會變?
莫子:
沒錯,任何東西都會改變。
這個佛學上叫做「無常」,沒有一件事情是恆常的、能長久維持同樣的特性。所有東西都會變,任何東西都會變。全宇宙中只有一個東西不會變,就是你的「觀」––你的覺察,它一直就這樣覺察著。
就比如說,你剛剛講的這一個故事,如果我修練了很久,想說我的脾氣一直不好,然後想盡辦法要讓它變好都沒有辦法,突然有一天中風了,回來後脾氣變很好,那你前面的那些修練到底是為了什麼?
所以你沒有辦法去預估人生的任何際遇與改變。任何事情都在變動中,所以你完全不需要去管它,你只要觀察它就好了。
剛剛有同學問我他適不適合出家。出家這個問題,我們要知道出家的「家」是什麼?不是你離開現在居住的家,然後投入另外一個故事當中;真正的出家是,離開這個「三界如火宅」的這個火宅。
(編按:「三界火宅喻」,法華經七喻之一。「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之內,沒有一個真正讓人安心、永保安康的地方。)
離開這個家,離開這個故事、離開整個故事性。我們在這個家裡面已經被困住好多輩子,不知道困住了多久出家,真正的出家要離開的是這一個。我沒辦法告訴你適不適合出家,我只能告訴你說,真正的出家是要離開這個。
現在,往往很多宗教會有很多事務要處理,你如果把人生的時間放在處理許多的事情上面,不管是法會,或者是渡眾的事宜這些上面,都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我說的比較白一點。因為生命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在自己還沒有跳出來以前,去做渡眾的事情都是在耗費我們的生命。我們應該聽普賢菩薩那一句: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魚少水」
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覺察以外的事。我們要把覺察以外的任何事情,都看成只是信念、只是現象,不管你去做什麼,它都只是信念跟現象而已,不會對你的出離有任何的幫助。
真正你發心出離,離開這個世俗所形成的幻象、這個世界,等你跳出來之後,你要去幫助人、怎麼幫都沒有問題。
同學:
我想問一個有關於「六根」接觸「六塵」生出「六識」,這個過程跟「空空蕩蕩的覺察」的關係。
譬如說我們的「眼根」接觸了「色塵」看到各種外面的東西,這時候因為這個接觸,所以我們的覺察暫時就不是空空蕩蕩的,而是覺察到外面那些五顏六色的東西。因為這個覺察,所以我們就有了「眼識」,那不僅是眼識,可能耳識、鼻識、身識等等,覺察是不是都在這個過程中扮演這樣的角色?
莫子:
覺察是一直存在的,你看著一切發生。你的眼睛能看到東西,就是因為你有覺察,所以眼睛才能看得到,六根在接觸六塵的時候產生了六識,六識就是解釋。
你把解釋放下來,讓解釋脫落就是「捨識用根」(編按:用六根的根性,而不用六識),就是把解釋拿掉,「根」跟「塵」一接觸的時候,塵其實就不存在,因為塵是因為「識」而存在的,你把識拿掉了,那個塵就變成沒有意義。所以「根」、「塵」接觸就變成空的,沒有了它原本的狀態,它就變成空的。
這時候比如說,你看到了蘋果,這時候蘋果即非蘋果,因為它的「識」已經不見了,它變成一個非蘋果,蘋果即非蘋果,那這樣子就是一個空的狀態。
同學:
我們在做夢的時候,前五根就睡著了,所以不會接觸到五塵,是我們的意根接觸著那個夢境。那我們空空蕩蕩的覺察,就覺察著這個夢境,所以我們就會有夢中的意識。這樣解釋是對的嗎?
莫子:
這樣解釋不對。前五根都沒有睡著,為什麼?因為你夢中其實還有「眼耳鼻舌身意」。你在夢中能不能看見東西?夢中可以看見東西就是有「眼根」,所謂的「眼根」不是在身體上,而是在作用上。我們把那個作用想像成它的「根」,這樣會比較實際一點。
夢中所見的一切還是會產生解釋,你對夢中所見的一切去解釋它,你就落入了故事性,跟我們在「這裡」看一樣,我們在這裡以為我們是用眼睛看,其實我們還是在夢裡面,這也是一層夢。
所以根跟塵的那個「根」,其實指的是視覺作用,你不要把它解釋為眼睛。其實,做夢的時候我們還是會看到東西、還是會聽到東西,都是一樣的。
同學:
請問要如何減少「怨憎會」的次數?(編按:佛教指不喜歡的人卻偏偏聚在一起)如果身處其中的時候,應該要怎麼避免?
莫子:
要避免怨憎會,其實你覺察著這一切,一切發生是在你的覺察之內,你就不會很融入故事去看待這些人生的事情。你就以一個如幻的角度去面對,自然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情感、情緒投注在這個世界裡面,自然就會比較平淡地去運作、看著過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