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班專區

3. 悟入空性的方法

開悟沒有門路

● 開悟沒有「門路」

在這個世界裡面是完全沒有「門」可以出去的。所有可覺察到的,都不存在任何道路可以離開這個世界。只要有一道門在那裡,一定是你所覺察的一個對象,只要有一條道路在那裡,一定是你所覺察的一條路、一個對象。所以不會有一條路可以離開這個世界、可以解脫。沒路、沒門,完全沒有。

你問那有沒有方法?沒有方法。因為你對方法的看待,一定也是一個被你覺察的對象。只要是你所覺察到的對象,你就找不到任何可以出去的地方。偏偏出去的地方不在你所能覺察到的對象那裡,而是在你的「覺察」本身。

這個就很妙了,是不是所有可覺察的對象都沒有辦法出去?其實完全不是,所有所覺察的對象都是出路。

你們會說:「欸,莫子你這樣講很奇怪,你這是在自打嘴巴。你不是才說,即使是一條道路、一扇門,所有覺察到的都是現象,都不可以出去?為什麼你現在又說,所有可覺察的對象都是出口?」的確如此,所有所覺察的對象之所以成立,是因為你對它有所「解釋」,所有所覺察的對象,站在那裡讓你覺察到了,你覺察到了,你就給予它一個解釋。而這個解釋,就是用來把你鎖在故事裡面的,任何解釋都是故事,

當你覺察著對象,覺察到那個解釋不存在、脫落的時候,你所覺察的對象,跟你的覺察並沒有分別。所有分別都是用「解釋」來切割開來,我們把我們的覺察跟整個世界,包羅萬象的所有現象,用我們的「解釋」把它切割開來。

所以我們把「我們」跟「整體」做了一個無限的切割,看到什麼現象就切割開來,完全把「我們自己」跟「整個世界宇宙」完全切割開來。


● 拿掉「解釋」就能回到一體

晚上在做夢的時候,「你」在哪裡?晚上做的那個夢,是不是「你」?整個夢境都在意識當中,整個夢沒有一點不是意識的中心。整個夢境都是意識的本身,而你,就是那個意識的本身。

所以夢境跟你並沒有任何的分別,我們在這裡也是一樣,我們跟現在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完全沒有分別。分別是在於我們用信念、解釋把它切割開來。為什麼解脫的人會圓滿?因為沒有切割,他在一個「整體」裡面。

我們整天聽到靈性都會談到「一體」、「圓滿」、「合為一體」,如何跟宇宙成為一體?我們跟宇宙又如何是一體的?海浪如何回到海洋?其實就是因解釋而分離。這樣講就非常地清楚,當「解釋」不存在的時候,「被覺察」與「覺察」就不是一個切割開來的分離現象,你本身就處於圓滿的狀態。

那既然這樣就好簡單,「解釋」拿掉就行了。解釋要拿掉,如何拿掉?各人有各人的方式,只要清清楚楚知道「覺察」的本身跟整個宇宙從來沒有分離,知道這一點就可以了。現象存不存在?現象可以存在,但是解釋不一定要存在,解釋如果不存在了,我們跟這個現象就毫無分離。

所以,「解釋」就是把我們跟宇宙切割開來的一個關鍵,在整個修行的道路上、每一輩子,其實就是被這個「解釋」障礙住了。不解釋,便能回家。

甚麼是空空蕩蕩的覺察?

● 站在「解釋」上,我們就忽略了「覺察」

在這個世界上只存在三個元素構成:現象、解釋、覺察。

如果我們平常站在「解釋」去面對「現象」,我們就忽略了「覺察」。覺察就是那個「空」,也就是那個「空空蕩蕩」。跟我們在這個世界一樣,我們從來都不知道空間到底有多大,我們只知道眼前的現象到底是什麼。我們只關注現象,沒有去關注那個空間,沒有關注「空空蕩蕩」能容納現象的這一切。

所以當我們往後退、退到「覺察」的位置,我們就能夠清楚地看到,我們是如何被「解釋」障蔽了我們的雙眼。「解釋」要障蔽我們的雙眼非常簡單,小小的一個解釋就可以障蔽我們的覺察,因為我們把注意力整個就放在那個解釋上,而忽略了其它的東西。

這有點像一張白紙在中間畫了一個黑點,看的時候我們會注意到有一個黑點,很少會去關注旁邊整片白色的白紙,我們不會說「這是一片白紙」,我們只會說「這裡有個黑點」。

那個黑點,就像我們眼前的現象一樣,一下就鎖住了我們。各位看到這裡有電風扇,當我指著這個東西的時候,你們就會說:「哇!莫子指著電風扇。」沒錯,電風扇就是一個吸引焦點的「解釋」,這是一個現象,然後我們對現象做出解釋。然後你就活在了一個「有電風扇」的時刻。

在這個時刻、在這個當下,你們就被電風扇吸引了你的關注,然後你就只知道電風扇。當然,莫子太巨大了,所以你可能還看到莫子摸著這個電風扇,這裡有這麼大的空間,你看我的手怎麼揮也打不到東西,這些空間那麼地龐大,有誰注意到?沒有人會注意到,只會注意到莫子,因為現在莫子正在講話,你們就看著莫子,「莫子」成了一個你目前關注的焦點。

在日常生活中,一模一樣、從早到晚,我們被一個一個的這種現象鎖住了我們的注意力,我們把注意力貢獻給一個一個的現象,一分一秒、一直過去,然後二十四小時除了睡覺的時間,你就被鎖在各式各樣的現象上面。

● 不住現象的剎那,就在「空空蕩蕩的覺察」

為什麼金剛經裡面要說「無所住而生其心」?為什麼六祖慧能聽到「無所住而生其心」就領悟了?到底領悟了什麼?就是「不被現象所住」的那一剎那、無所住,就是這樣。

然後,你就體會到「空空蕩蕩的覺察」,你不再安住在那個解釋跟現象上面,你就能返回你生命的本體、那個「覺察」上面。它是沒有內容的、空空蕩蕩的,就這麼簡單。你的注意力一不被鎖在一個現象上,你馬上就能夠回到空空蕩蕩的覺察。

莫子整天講「空空蕩蕩的覺察」這個東西到底在哪裡?搞了半天很難理解。你會說:「我知道我在覺察啊!我正在看著莫子,這就是我的覺察。」沒有錯,但是你被「莫子」這個解釋給鎖住了,你認為你看到的是莫子,所以你就看到了一個解釋、一個現象。

「空空蕩蕩的覺察」意味著:你覺察著,而沒有覺察著什麼。覺察著,而沒有覺察著什麼,就是空空蕩蕩的覺察,很簡單就能夠理解。

什麼是你的本性?本性當然不是「現象」、也不是我們的「解釋」,因為解釋隨時可以改變,沒有永恆性的東西絕對不是我們的本性,那剩下一個就是「覺察」。「覺察」就是我們的本性,從來沒離開過我們,你只要離開解釋、無所住的一剎那,你就發現了你的本性,所以要見性非常地簡單、非常地容易。

各位要找的解脫,從來不是在另外一個地方,它就在此時此刻、在你每一個人的身上,就在那裡。

● 悟入空性的方法

我們平常應該如何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我們說,第一個方向是覺察著現象,讓解釋脫落;第二個方向是,直接去尋找、往內去看,是「誰」在覺察著現象。

如果用聽的話,那你就聽著聲音,然後去看,回去找是「誰」在聽著聲音、這個解釋?當你去找誰在聽著聲音的時候,你仍然聽得到聲音的存在,這時候你是往「覺察」的方向去看,一段時間之後,聲音它自動就會脫落,就會進入一種「沒有聲音」的時候。其實沒有聲音的時候,就已經超越了聲音。在這個超越了聲音的當下,還有什麼解釋?你仍覺察到那個「沒有聲音」,那個「沒有聲音」就是被你覺察的對象。

所以,我們在尋找我們真心的時候,就是在尋找我們覺察的時候。每一個現象其實都只是一個解釋,一個一個解釋不斷地脫落,只要有所覺察的對象,你就看著它、讓它解釋脫落,然後連「沒有聲音」也脫落了、空了,這時候你認為「空空蕩蕩」了,認為這就是空空蕩蕩的覺察,但是你一覺得那是空空蕩蕩的覺察,這仍是一個解釋。

我們若要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就要連「空空蕩蕩的覺察」的這個解釋都輕鬆地脫落,繼續看下去、一直看下去、一直覺察進去、往裡面覺察進去,覺察到連空也沒有了,然後到了一個「什麼都沒有」,你不會有一個正在覺察的對象,你也不會覺得自己正在覺察著一個對象。你不會覺得自己正在覺察著,但是卻明明白白的在那裡,沒有了「覺察」與「所覺察」的對象,這時候才是真正的「空空蕩蕩的覺察」。

往往我們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時,我們放的還不夠多,只要有可以覺察的對象我們就輕鬆地放下,放到沒有東西可以放為止。所謂沒有東西可以放,就是連空空蕩蕩的感覺都沒有,當連「空空蕩蕩的感覺」都沒有發生的時候,那才是真正空空蕩蕩的覺察,所以我們常常都在邊緣、沒有被淹沒,還沒有真正契入那個空空蕩蕩的覺察。

空空蕩蕩雖然很容易找,每一個當下都是空空蕩蕩的覺察,但是我們在契入的時候,總是會找一個可安住、可抓住的對象。真正的安住是「放」,不是「抓住」,所以我們要繼續的把它放掉,當你空空的,那麼就繼續安住在那裡,把那個空空的也輕鬆地放下來,這樣的方向就對了。

我們只要對一個固定的事情不解釋就可以了

同學:

莫子老師好,我有兩個狀況。一個是,我沒有辦法好好的去冥想。然後第二個狀況是,我好像也沒有辦法好好的一直去進行不解釋。

第一個就是,冥想可能就會睡著,不然就是說一直感覺無法進入好像空的狀況。第二個是說不解釋,我永遠就是像老師說的,有人罵我生氣的念頭都已經出來了,然後我才會跟自己說不解釋,可是已經來不及。這兩個狀況是不是會阻礙我想開悟的路?

莫子:

完全不會阻礙你開悟的路。

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念頭出來的時候,我們自己才驚覺:唉為什麼要生起這個念頭?這是正常的,每一個人都一樣。我們要不解釋,不是在每一件事情上不解釋,我們只要對一個固定的事情不解釋就可以了。比如說我聽到了電風扇的聲音,我就聽著它,那就一直聽、一直聽,聽到那個聲音的解釋掉了,這樣就可以了。

同學:那是不是變得有點像發呆?

莫子:

有點像發呆啊!很像發呆,但是很清楚的在發呆,而不是那種好像昏昏沉沉的發呆,是清清楚楚的發呆。那所以清清楚楚的發呆,你就不用擔心冥想這件事情,你就只要清清楚楚的發呆就可以了。

同學:所以我其實可以找個電風扇去做這個練習?

莫子:沒錯。

它是一個回頭的動作

同學:

莫子老師好。我想請問一個就是,關於發現覺察的第二種方法。當我們看見現象的時候,我們是往反方向走,然後直接去找那個覺察。實際的操作上面是,我的注意力就是看著注意力一直往回拉,是這樣嗎?還是說怎麼樣操作才是真正的做法?

莫子:

你看到現象你的注意力就往回帶,就輕鬆地往回帶而不是往後帶,而是輕鬆地停住,有點像停住這樣,它是一個回頭的動作,但不是真的往後。

同學:讓注意力慢慢回來?

莫子:對。

同學:往反方向或回來的方向拉嗎?

莫子:對,差不多是這樣。

同學:因為我有看到有人會問說「是誰在看東西」,或是好像在問一個這樣的問題……

莫子:意思是一樣的,誰在看這個鞋子?

同學:那這樣做確實也能夠達到同樣的目的,這個可能要操作上才會知道。

莫子:對沒錯,的確是這樣。

解釋脫落的進程

同學:

我們現在看到的東西都是現象和解釋。我有時候會看一個東西,然後看著看著週遭突然黑掉,就什麼都看不到了,這算不算是一種解釋脫落?

莫子:

這個還不算是解釋脫落,再繼續看下去,就有可能解釋脫落。因為你看著一個東西,然後其他旁邊都黑掉,那個東西還在,你對他還有一些解釋存在,就等這一個東西的解釋也脫落就可以了,它就會變成什麼都不是,不會是有一個東西在,然後旁邊黑掉。

雖然旁邊都可能是黑掉的,然後這一個東西還在那裡,但是你對這個東西已經沒有了解釋。所以你不會分隔旁邊是黑的或者這一個東西,會變成一格一片的感覺,就是這個東西的解釋掉了。所以它跟旁邊你不會產生一種分別存在,這時候你看東西會是一整片,而不是一個東西。

你原本是看著一個東西,但是它的解釋掉了,旁邊也沒有解釋了,那你看到就會變成一整片,連一整片的那個解釋再掉了,這又是另外一層。一直掉下去,掉到後面什麼都沒有。你已經進入了一個不錯的開始。

解釋脫落就進入了「空」

同學:

有一些國外開悟者他們講的方法是,譬如說,整個感官都沈入到做某個事情。像在洗碗的時候,他就感覺到水的溫度、盤子的滑度,或者是手的觸感,整個人融入在這裡面,然後就有一點進入空的感覺,這個也是老師講的那種。

因為有兩種方式:一種就是回頭看覺察、另外一個就是穿透現象,整個失焦距離感。可是他這種方法反而是整個沈浸去,並不是這種失焦、保持距離後退的感覺。那這種方法也是對的方式嗎?

莫子:

也是對的方式,但是這種就是你要等那個解釋脫落。

這是因為你沈浸在一個很單純的現象裡面,譬如說你聽著電風扇的聲音,你就一直聽著、一直專注地聽電風扇的聲音,你聽到它整個聲音都脫落了,然後你不知道那是什麼聲音,後來慢慢連聲音都不見了,你繼續聽下去,你就聽到的是一個「空」。

但是你連那個「空」也要把它放下、也要讓它脫落,就是一直脫落下去、脫落到底,然後你就進入那個真正的「空」,就是這樣。

毫無東西可以抓著,你就進入了無所住

同學:

莫子請問一下,怎麼樣讓自己覺察到覺察的本身,有什麼方法可以練習嗎?目前是一直有在覺察狀態,可是我覺得我要碰到那個本身的話,是要一直往內去做覺察,我現在都是在覺察外面的現象……

莫子:往內覺察。

同學:要往內嗎?

莫子:對,要往內覺察。

同學:可是往內就……不知道在哪裡。

莫子:

它本來就是看不到了。你覺察著外面的任何現象,你都有一個對象、都有一個具體的東西可以抓住。

唯獨你要去覺察「覺察」的本身,「覺察」它本身是空的,所以正好無東西可以抓住。正好就是那個毫無東西可以抓著,你就進入了無所住。無所住,沒有安住、沒有抓著任何一個現象的時候,你就安住在那個「空」那個覺察上。所以你正好往回去找,什麼都找不到。沒錯,就是什麼都找不到的那一個瞬間,就是你找到了覺察。

所以你不用想說,往回找什麼都找不到,你就一直往回找就對了。找不到就找不到,空空的這樣子,就這樣。

準備好自己,契機自然會來找你

同學:

莫子老師好。我想請問一下之前您說開悟前有一些契機,那我想請問所謂這些契機,具體來說是什麼樣的感受?不能有一些具體的說法,比如說某種反應,看到或感覺到什麼,那我就知道快到了。類似這樣的舉例,謝謝。

莫子:

契機其實不需要去理會它,重點是我們準備好我們自己,準備好我們自己的時候,契機它隨時會發生。就是你有時候走路不小心踩空,然後那個契機就來了。有時候不小心被一個人嚇到,但是你那時候正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突然被嚇一跳什麼都掉了,所有解釋在那一瞬間,原本薄薄的解釋然後”啪”被他嚇一跳,之後全部都掉了,你就開悟了。

所以重點不是那個契機是什麼,而是你隨時準備好開悟的準備。開悟的準備就是,我們沒有辦法真的不解釋,但是我們帶著薄薄的解釋、空空的這樣子,突然就來到一個點,那個契機它自己會來找你,然後你就會發生,就是這樣。

同學:這樣會有危險嗎?

莫子:沒有危險。

同學:開悟是一剎那嗎?還是它是一個時段?

莫子:

開悟是一個時段。但是其實命運會幫你安排得好好的,你開悟的時候絕對不會有危險。就算有危險也無所謂啊!你在開悟的時候死掉,太好了!你就直接回家了,真的完全不需要擔心。開悟這件事情你不需要擔心說,開悟的時候會不會不安全,完全不需要考慮這個。

把你的想像全部放下來

同學:

莫子老師好。我在靜坐時會昏沉睡著,我想請問冥想是頭腦全部放空,還是我可以想像另外一個世界?我在這個美好的世界裡,我是用另外一個身份出現,還是要完全放下?還是要用其他的冥想方式呢?

莫子:

只要安住在那個空空蕩蕩就可以了。

空空蕩蕩的覺察,你往覺察的方向去安住就可以了。把一切都放下來,把你的想像全部放下來,你的身份認同放下來,所有一切都放下來,身體也放下來,你就把自己放在一個「什麼都沒有」,就單純存在在那裡的狀態就可以了,不用去想像一個美麗的世界。

連「空」的信念都要放下

同學:

空空的,是不是就像達摩祖師講的「沒有意義」這樣子?

莫子:

對。所有我們能覺察的對象,我們都把它的意義放下來。即使是你覺察到一切都是空了,你一開始覺察到的現象,你就把現象的解釋輕鬆地放下來。放下來之後,你就覺察到「你在覺察著一個沒有現象」的現象;那個「沒有現象的現象」還是一個解釋,就把它輕鬆地放下來

你覺察到空,一切都空了。空無「空」也是一個信念,你就輕鬆地把那個「空」的信念放下來,然後剩下什麼都沒有的時候就對了,它的過程是這樣。

覺察不會中斷,只是被忽略了而已

同學:

莫子請問一下,昨天有說到覺察是永恆的。我想請問說,像我們醒著的時候,如果落入故事情節沒有在覺察,是不是覺察就中斷了?

莫子:

沒有。那只是你覺察著故事情節,你的覺察並不是中斷的。覺察著覺察的本身,就是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覺察著你的現象,你會被現象拉走,你只是忽略了覺察,而不是覺察不存在;你忽略了它而已。但是它其實是在那裡,你如果沒有覺察到現象,你根本就不知道有那個現象存在,你只是被現象拉著走,而忽略了那個覺察,但是覺察一定就在那裡。

同學:

那這樣似睡非睡、似夢非夢的時候,但夢不是很清楚有時會忘記,後來才知道。

莫子:有可能。

同學:那這樣這一段時間是不存在覺察?

莫子:也不是,你還是覺察著似睡非睡的狀態。

同學:只要有覺察到東西,那個覺察就還是存在的。

莫子:對。

什麼是明覺夢

學生:請問進入夢境以後,清明夢跟明覺夢的差別是什麼?

莫子:

清明夢是知道自己在做夢;明覺夢是在夢裡面不只知道自己在做夢,還在夢裡面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這個就叫明覺夢。「明覺」就是我們空空蕩蕩的覺察;換句話說就是,在夢裡面保持著空空蕩蕩的覺察就叫「明覺夢」。

同學:

可不可以這樣理解:我在夢境裡面我有覺察,我就可以控制我的夢,我可以在夢裡面消融我的信念?

莫子:

不用控制夢,就只是單純地存在著就好了。在夢裡面打坐,在夢裡面單純的存在著,什麼都不做就可以了,而不是控制那個夢境要幹嘛要幹嘛,不要去控制它。明覺夢的意思,就是在夢裡面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什麼都不要做。

同學:那就是如果有念頭起來看得它就好了?

莫子:看著它就好。

夢中的修行

同學:

以前有一段時期都能看見自己的夢境。

昨天下午的時候,我夢見莫子在帶大家跳舞,跳一跳、莫子走了過來,然後傳送一道藍色的光給我,感覺好像被灌頂了一樣,好像要被那個光吸進去了,可是又會彈出來,以前發生時不知道那是怎麼回事,在快要被光吞進去的時候就會莫名有恐懼,現在明白了,可是還是會卡在這個關口,所以想問有沒有什麼能夠幫助自己突破的方法?

莫子:你知道你在做夢嗎?

同學:知道。

莫子:

你知道你在做夢,所以你是在清明夢的狀態發生的,這個就是一個「清明夢」。在清明夢裡面,你見到光這些特殊體驗的時候,其實你可以更放開自己去感受,你會有更強烈的感受。

就是你先感覺知道自己在做夢,然後你在夢裡面的時候就是清醒的;也就是,你是一個覺察的個體,你是覺察著這一切的那個人。你看到了這一切的景象,然後感受這一切的時候,你帶著你的覺察去感受這一切,這一切就會變得更加敏感、敏銳而且強大,而且你會保持在那個覺察中,覺察會特別地明顯。

你下次如果有這種機會的話,你就盡量讓自己保持在那個覺察上,這樣就會從「清明夢」又轉變成為「明覺夢」。明覺夢就已經進到那個「睡夢瑜伽」的範圍(編按:源自藏密一種睡夢中的修行法門)這樣就提升了你夢境修行的品質。

反正就是,你在清明夢裡知道你在做夢,然後你就保持著空空蕩蕩的覺察去感受這一切,保持著那個覺察。這時候你夢境的品質又會再往上提升,就會變成更具有威力,而且你的那個覺察會特別地明顯,有時候甚至會在夢裡面掉進很深的覺察。

不管發生什麼現象,輕鬆地看著它就好

同學:

要進入空空蕩蕩的覺察之前,我會看到很多故事性的東西,我就會告訴自己要放掉。後來有一次我覺得進入了那個空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很像漩渦的引力,身體可能突然發麻或是什麼的那種引力,然後又突然解釋了。

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那樣的東西因為平常都是看到自己生活的故事,但是不知道那種能量還是什麼東西,就覺得很……不知道那是什麼?

莫子:

不用去解釋它。看到、覺察到就好了。

覺察到有什麼現象發生,然後就讓它發生就好。你只要不解釋它、讓它過去就好了,繼續安住在覺察上。很多人都會有一些不同的體會,有人突然看到閃閃亮亮的感覺,然後好像要被什麼吞沒一樣。每一個人都會遇到一些不同的現象,這些現象它只是一個現象而已,不代表什麼。有的是能量上的發生,有的是氣脈上產生的一些作用,這些作用你都不用去管它,你一管它就會沒完沒了。

就是一直有不同的現象發生,不管發生什麼現象看到就好,覺察到就好,然後就輕鬆地看著它就好,不用去理會它,也不用去抓住它。即使是很美妙的感覺,你也不要去抓住它。不然下次你又會想說,你上次那個感覺希望再來一次,就不要去想到這樣子,覺察著才是最重要的;覺察到什麼,那些都不重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