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化班專區
4. 不解釋的生活指南
● 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平常我們到底該怎麼生活,才是一種最有利於登出的狀態?
當然,越多時間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就越有利登出,但是在故事當中,我們避免不了對於日常生活故事性的接觸,在接觸這些故事性時,我們盡量保持一個觀察者的態度––也就是「物來則應、過去不留」的態度。有事情需要我們進行,需要我們做的時候就去做,但是做的時候,並非「我」在做,而是看著「我」在做,也就是說,你的「覺察」輕鬆地覺察著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輕輕鬆鬆地看著這一切發生,你的生命變成了一種發生。
養成這兩個習慣:一個是輕鬆地覺察著當下我們要進行的;另外一個習慣是,一有空檔我們就把覺察挪到「空」上面,覺察著「空」。這樣的兩個習慣在我們生活中養成了之後,我們隨時都有機會能夠親眼見到我們真實的本性。
● 拉回「當下」,不要讓我們的故事無限擴大
我們在練習覺察的時候,盡量把我們的思緒給單純化,也就是把所有的故事性,即使是你所產生的故事性,把你的眼光放在「當下」這一刻,不要讓我們的故事一直無限地擴大下去。最好的方式就是覺察著「當下我們所感知的這一切」,我們在當下覺察著我們的感官、覺察著我們的身體,然後覺察著外面現在是什麼情況?有些什麼東西?如果你會產生故事性,那麼就產生當下的故事就好。但是,我們輕鬆地觀察著當下的故事,最好還是把故事性消溶掉、連故事都不解釋,這才是最好的。
當我們去延伸故事性的時候,我們要有所警覺,把自己帶回「當下」來,不要讓故事無限地延伸。想事情是一個很可怕的工具、很可怕的現象,我們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想事情可以想兩個小時、三個小時,我們會發現很多上了年紀的人,會坐在一個地方泡茶或者做什麼,然後你就看他在那裡好像在發呆一樣,其實他的腦中閃過他從年輕到年紀大的過程,一直回憶、不斷地重複播放。想事情就像這樣子,它是一個綿長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的信念一個接著一個,而我們沒有覺察到它,它就會無限地擴張下去,形成了一大段的回憶。所以覺察「當下」,是我們很重要的一個功課。
我們平常面對人生故事的時候,往往會把一個簡單的事情或想法無限上綱地擴大,也就是一件事情只要有了開端,我們就可以不斷地聯想、不斷地回憶,不斷地去把我們以往的記憶抽取出來比對,然後加入這個故事裡面。這個最常出現在男女朋友吵架,或者夫妻吵架等等這些小事上面,一個小事情我們一聽到火就上來了,然後就會把十八年前的舊帳全部都搬出來,這個事情就會變得很長,然後沒完沒了。
每一個時間我們都能保持著覺察,我們就不會被這些所謂的想事情或者回憶,給拉入了一個完全虛幻的故事裡面,我們這個人生的夢已經夠虛幻了,如果你陷入了一個思考、思緒、回憶等等,那就成了虛化中的虛幻,在夢中還陷入了一個更夢幻的世界。
● 從現在開始,把時間貢獻給「空空蕩蕩的覺察」
上過轉化班之後,你已經明白了什麼是生命的本質––「空空蕩蕩的覺察」。在你人生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你要選擇沉溺於現象,還是選擇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你都掌握了這個決定權。掌握了決定權之後,就看各位自己要、或是不要而已。
你可以繼續上你的班、繼續做任何你想做的事,但問題是,那又回到了原點,意義在哪裡?我不是要各位全部都辭掉工作,然後沒有飯吃,而是在你的生活裡面,除了一些必要的時間需要去做必要的事情之外,其它的一些時間,是不是可以給這個生命本質一個機會?就是「空空蕩蕩的覺察」,把一些時間拿來「無所住」,拿來安住在那個「空空蕩蕩」––沒有辦法安住的地方。
所謂沒有辦法安住,因為它不是一個現象,不是一個可以關注的對象,偏偏你把所有的關注通通安頓下來、放輕鬆的一剎那,你沒有覺察著什麼,覺察著那個「什麼都不是的東西」,當然,它也不是個東西,你把時間提供給它,以前我們的人生總是把所有的時間貢獻給現象,但是從這裡離開以後,你開始把你的某些時間貢獻給空空蕩蕩的覺察,那麼你的人生接下來就會有很大的轉變。
我們知道人生都是由我們的信念所顯化的,但是沒有信念的當下會顯化什麼?沒有錯,就是這樣,「沒有信念的當下」顯化「沒有信念的當下」,照樣是一個顯化,你的人生就會越來越趨近於「沒有信念的當下」。到了某一個機會成熟,你就會融入整個沒有信念的當下,融入那片你原本就應該在那裡的生命之海,你就體會到了人生徹底的圓滿是什麼。
● 不需要去分別真假,只需把一切看成如幻
我們雖然活在夢裡面,我們還是會把一切都看成是真的。這一點其實不用去計較它、無所謂,只要把一切看成「如幻一些」就可以了。你不用把身邊所有人看成假人,即使你看成假人,你也會把自己看成真人。在夢境裡面沒有所謂「真的人」,所以,當其他人都是「假的」而你卻是「真的」,那就有點奇怪了,你就會活在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裡面,然後你就會為所欲為。
因為別人都是假的,我想幹嘛都可以,但是這個我想幹嘛的這個「我」卻是真的,那就糟糕了!所以,你只要輕鬆地把一切看成「如幻」的就可以了,你不用很刻意去把所有人都看成是假的,你也看不假,之所以能把所有人看成假的,是因為你看著現象、解釋脫落,你看著一個人而對他沒有解釋的時候,這時候的人是假的、無人相。但是這時候人都不在了,所以沒有什麼真假的分別。你不用去分別到底是「真的」還「假的」,當你對一個人沒有看法的時候,沒有見解、沒有信念的時候,你的眼睛看著他,對方卻不存在、連人都不在,只是對一個人「有沒有信念」的問題而已。你看著一個現象有信念的時候,那個現象就存在,你對現象沒有信念的時候,現象就不存在。
輕鬆地看待一切,因為知道只是一個夢,輕鬆地看待就好。至於人還在沒關係,你努力輕鬆地安住在空空盪盪的覺察,那個覺察就會把你引領到對一切都沒有解釋的一個地方,就是這樣子。
● 沒有遊戲才是真的
永嘉大師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醒過來之後還有沒有人?沒有;還有沒有世界?沒有。佛陀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無人相、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有沒有人?沒有。
重點是什麼?重點是,如果我覺得這是一個我個人的夢,那我在裡面殺人放火都可以,為非作歹也可以,反正只是個夢而已,一切從「我」的出發點來看,「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這裡面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這如果是一個夢,還有沒有「我」的存在?夢裡面全部都是虛假的,我夢裡面的那個「我」,是真的還假的?假的。所以夢境裡面的「我」存不存在?不存在呀。「我」都不存在了,怎麼去為非作歹、怎麼去貪嗔癡?那個「我」根本不存在,如果真的證得這就是一個夢的話,那個「我」根本就是不在了。
我們只是活在自己對世界、對外界的一種定義而已,我說的「外界」,也包括我們這個「我」。對於覺察而言,一切都是外界,「我」對於我的身體的定義,對於我的個性的定義,對於我存在這個世界的定義,全部都是定義、信念。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就不是菩薩,佛陀說要超越這些。所以既然超越了這些,你旁邊的人在這個夢境裡面、遊戲裡面,是真的還是假的?是單機遊戲、還是多人連線遊戲?都不是,沒有遊戲才是真的。
一開始我們講,當然是從最淺顯的講,去談談說這個世界就像個遊戲一樣,其實這是企圖去軟化你對世界的認知,讓你產生如幻的視角去看待這個世界。其實沒有世界的存在,有的只是我們自己的信念而已。除了我們自己的信念外什麼也沒有,這個就是事實。站在真理上,沒有模稜兩可、沒有任何的矛盾,你們看到的、見到的,只是自己的信念。
我們每天過著一種生活,每天都活在這種生活裡面,上班、下班,然後回家。有親人聚在一起的時間、有看電視的時間,然後我們就每天過著這樣的生活,除了這些,當然還有每天滑著手機的生活。這些生活看似平常,但這就是我們平常的生活,這些平常的生活正是用來顯化下一次平常生活的原因。這些生活一直不斷重複,然後這輩子結束過後,我們就又顯化了類似的生活,再下一輩子開始展現。然後又繼續生活,然後又一輩子過去,我們就這樣一輩子、一輩子繼續過去。
每天過著同樣的生活,每天繼續一樣的情境,那我們到底如何跳出來?我們是不是應該要把生活改變一下?當然,我不是說叫各位到深山去找個山洞躲起來,只要在你的生活當中,安插一些跟生活這種故事性完全相反的東西,它的力量才會引導你跳出這樣一直循環的生活,而不是照著生活一直循環下去。
我們來到這裡,聽到跟生活完全不一樣的東西,這些就是離開故事的途徑,我們要把安住在空空盪盪的覺察、我們的功課,完全融入故事性的生活裡面,讓它有一定的比例存在在那裡。這不需要你全部的時間,因為你也沒有辦法把全部的時間都放在空空蕩蕩的覺察,如果是這樣,你可能幾天就能登出了,但是我們還是要生活、還是要開展我們的故事性,所以我們要把空空盪盪的覺察、還有我們的功課放在生活裡面,不時的去讓它產生作用。
讓你的生活連續不斷障蔽我們登出的故事性能夠有一些空洞,能夠把生活的這個連續不斷的遮蔽透出光來,從這些一個一個的空洞、一道一道光透了出來,把你生命本質的光芒從你的故事性裡面透出來。在某一個片刻,你就能被整個光吞沒,然後你就能夠返回你真正的身份,而不是在這個虛假的夢中一直打轉,好像鬼打牆一樣,始終逃不出來。這個需要決心。
登出,真的沒有其他任何的密技、秘訣,惟有「決心」一途。方法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其實非常地單純、非常地簡單,我們已經在我們要尋找的目標裡、已經在那裡了。大家都知道我們都有覺察,我們就在覺察的海洋裡面,從來沒有離開過,唯一就是把前面遮住的這些障礙輕鬆地擺脫它,唯一需要的真的就是「決心」而已。我們的決心、我們的功課、我們的覺察,我們空空盪盪的覺察,是不是能在你生活裡面產生一些作用,能夠讓你安住在那裡,而不是安住在現象上面。我們避免不了每天安住在現象上面,那我們每天也必須有一些時間沒有安住在現象上面,而是安住在覺察上面。必須得這樣才有機會登出,才有機會跳出故事性,不然我們任由我們的故事每一天還是這樣的發展。
如果你沒有決心的話,生活絕對不會有任何的改變,必須要有決心才能夠達成。所以希望各位能夠培養出這種決心、出離的決心。在佛學上也是一樣,「出離心」是一個最基本的要素。佛學的基礎,你如果要深入佛學、深入佛的道路,出離心是最基本的,你要有出離的決心,而不要再待在這個重複不斷的故事裡面的決心。我們不是要進入很深的定境,我們只是重複安住在空空盪盪的覺察裡,重複地去尋找覺察,或者重複地安住在一個現象上,讓它的解釋脫落這樣就可以了,在日常生活當中,一有時間我們就輕輕鬆鬆地安住著,你把一切放開的時候,都放掉的的時候的那個空空的就對了。
同學:莫子老師我想問說,登出就是把阿賴耶識都丟掉,就是連阿賴耶識也都不存在。
那譬如說我們過往可能做了什麼事,我小時候欺負弟弟妹妹,修理他們造成他們很大的傷害,一路走來他們可能帶著這樣的記憶長大,成年的我發現我小時候這麼惡質,我會有愧疚,對自己過往造成這麼多的業障。連這個都要丟掉的話,會不會不負責任?
莫子:如果你在一個夢境裡面,你夢到你小時候欺負了誰,後來夢到你長大了,你在那個夢裡面你需要負擔什麼責任?這是一個夢阿!
同學:可是我的小孩常常會跟我說,小時候媽媽對他那麼兇
莫子:那是他的記憶啊!所有你接觸到的任何人,包括你的兒女,都只是夢境裡面的一個人物在這裡。
同學:所以都不用去理它、不用去……
莫子:你會帶著這個感覺你自己要去消化它,你要原諒你自己,不是原諒你做的這一件事情。
同學:原諒自己什麼?
莫子:原諒你自己帶著一個愧疚的心,你原諒自己過往所做的一切。其實只是一個夢而已。你何必把自己鎖在一個愧疚的狀態裡面,它只是一個夢而已。
同學:那譬如說我們有小孩、上面有長輩,我們必須要照顧長輩,那長輩生病我們其實已經沒有那個體力去照顧他,可是我們不得不,那我們這個時候可以說我不要去照顧他嗎?
莫子:
純粹看你的動機是什麼。動機會顯化你碰到的情境回饋你自己,任何的動機,不是那個行為。你的動機是好的,你回饋的情境就會是好的。出發點的那個動機如何,你就會去創造如何的現實再回到你的身上。這個就是顯化法則,這個也是因果,因果就是顯化法則。你的動機會讓你自己處在那個頻率上面,那當你處在那個頻率上面,你就會顯化跟那個頻率相關的情境,又回到你的身上。
所以比如說你的動機是,我現在很累,我不想養他們了。那我真的沒辦法我不想養他們了,管他去死了,如果你這樣想的話,你就會有一個反饋回到你身上,改天可能就你的兒女不養你,因為那個動機會有一個反饋的情境回到你身上。但是你的動機不是,是別的,那就不一樣,主要是看你的動機是什麼,一切都在出發點上。如果我殺一個人可以救一百個人,我是為了救人,有沒有業力?我跟你保證沒有業力,而且是你會得到一個好的結果,所以一切都是發生在動機上。
同學:所以不用解釋……
莫子:
你不用太執著。如果你真的沒有辦法幫助了,你是因為沒有辦法幫助而沒有幫助,那絕對不是一種問題。如果是你因為不想幫助而不幫助,之後可能就會有一個反饋的情境。就是這樣。在顯化法則裡面一切是看你念頭的動機,因為顯化法則是看頻率,你動機是什麼就會把自己放在那個頻率上面,就是這樣。
同學:所以一切都是我們自己內在的顯化,那譬如說自己的父母年紀大了生病,那也是我們顯化的嗎?
莫子:
也是自己顯化的,所有事情都是自己顯化,沒有一件事情不是我們自己顯化。所以我們每一個動機都要付出代價。為什麼說「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大家只會害怕遇到一個不好的結果;但是菩薩不一樣,祂動了一個念祂就想:「剛剛動的這念不行,好可怕」
祂知道自己一切都在起心動念之間,就會顯化出結果來,起心動念之間祂就知道:「哇好可怕喔,我剛剛動的那個念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回來」所以動念就是因果,真正的戒律不是在我們做的行為上而是在念頭上,所以菩薩戒守的是念頭上的戒律,就是這樣。但是這些都無所謂啊!只是一個夢而已,你把夢當真的時候,一切都是真的。當你對一切都不解釋的時候,不管什麼情境在你面前它都只是虛幻的,你根本不需要在意它。
等到你能夠站在覺察去看待你的生活的時候,你每一個起心動念你都會看得清清楚楚。每一分每一秒你動什麼念頭,你自己看得非常清楚,像一個跳耀式的東西,你每看到現象你就,啪!跑出一個什麼樣的解釋、一個念頭出來,那你覺得我不要用這個念頭去對待這個現象,你馬上就可以用另外一個念頭去取代它,那你到時候回來的回饋就是不一樣,你就能自主你的生命,不再被念頭拉著走。
同學:所以就是要練習。
莫子:所以要先登出才是重點啦!趕快登出,登出之後你才能主宰你的生命。
同學:好。
莫子:
還有一點我跟你講一下就是,你越擔心的事情越會發生。因為你擔心的事情你給它力量、給它情緒,所以很多事情都不要太擔心,放輕鬆去生活。越擔心的事情越會發生,所以不要太擔心任何事情。
同學:
莫子您好。我想請問一下,就是我們人生就是一場夢,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顯化的。那請問是不是我們的意識,如果我們的意識沒有決定我們死亡的話……我的問題是,最近的肺炎帶走了那麼多生命、或者是一些藝人的去世,是不是我們的靈魂同意死亡,這些事情才會發生?
莫子:
其實沒有啊!其實我從來沒看過一個人因為肺炎死亡,我到現在還沒真正看過半個人在我的面前,因為肺炎得到肺炎然後死亡。我相信你也沒看過,那只是我們聽到的一個新聞而已,其實沒有發生在我們真正的生活裡面。它只是一個訊號而已,這個訊號你要接受或不接受,你自己可以決定,不需要去相信它是真的。
同學:好,謝謝。
莫子:
至於你剛剛有說我們是不是自己決定自己死亡,你是說這件事情嗎?我們哪時候生、哪時候死,的確是受到我們小我的信念的影響。所以你也可以說是被操縱的,也可以說是你自己選擇,都可以。但是那個選擇權並不是在我們的覺察上,而是在小我它跑出來的念頭上面去決定了。
同學:老師好,老師請問一下怎麼發大願?
莫子:
發大願就是,你要發願說,我登出是為了要幫助很多的人,這個叫發大願。就是我不是為了自己而登出的,這個就叫發大願。
同學:剛剛莫子老師有談到說,如果我連自己的生命都可以不要,也是一個大願?
莫子:也是一個大願。
同學:出發點不站在自己的立基點……
莫子:
當初佛陀什麼法門都修完了都沒有證悟,祂就跑到菩提樹下發了一個願,大概的意思就是:如果我沒有體會到生命的真諦,我就坐在這裡、死在這裡好了。那這也是一個大願啊!就是連生命都不要了,我就是一定要登出。
同學:這是一個決心。
莫子:對,一個決心。
同學:這個決定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那它這一個決定性的因素會排除很多的障礙?
莫子:對,排除很多的障礙。
同學:
莫子老師好。觀音菩薩聞聲救苦、地藏王菩薩誓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那為了登出發一個大願可以加速幫助實現嗎?中間有絕對的關係嗎?
莫子:沒有絕對的關係。
同學:就是發願沒有用……
莫子:
發的願就是我自己要登出。你當然可以發一個願說:我為了能幫助別人我自己先登出,我不登出我沒辦法去幫助別人,我發願要幫助很多的人,所以我自己先趕快登出。那這樣的願是沒有問題的,這樣就會加速你登出。
因為你為的不是自己,它就會形成一個場,你的願大還是小,會讓你登出的速度快跟慢有所影響。它等同於你的決心一樣,我連生命都不要了我就是要登出,那這也是一個大願。但是你說的是,我學習菩薩一樣,我為了要幫助廣大的人群、眾生,然後我來登出,我一定要登出,我不登出沒有辦法幫助到所有的人,這時候你的心量是大的,所以它的能量也是大的,它的回饋也是大的。
因為我們講說振動頻率,振動頻率有兩個東西:一個是振動頻率的頻率高或低,另外一個是頻率這個振動頻率的振幅有多大。如果你是為了廣大眾生的話,它的振幅是大的,所以它的回饋是大的,之後那個現象是大的。
故事裡面沒有辦法讓你離開故事,這個你聽得懂嗎?故事裡面沒有辦法讓你離開故事,但是故事能把你帶到故事的邊緣,讓你好登出。也就是說它會把其它的因緣排開。如果你心量夠大,你去發一個大願的時候,為什麼我要發大願?因為它的振幅會比較大,你在顯化這個登出的一條路回饋給你的時候,它就有更大的能力去把其它的因緣都排開,讓你很容易地站在故事邊緣。這時候還是得靠自己努力,還是得靠自己把一切放下、萬緣放下來登出,但是它會幫助你排開其它的一些阻礙你的因緣。
同學:
如何讓自己保持在高頻的狀態?當處於高頻的時候對於登出有實質的幫助嗎?或是對顯化才有幫助?
莫子:
高頻對顯化、對登出,其實它的意義不在於要登出,而是在讓你的生活變得喜樂平靜。頻率高的時候你的生活就會喜樂就會平靜,只是這樣子,對於登出來說不是絕對的,不是你高頻才能夠登出,然後低頻沒辦法登出,沒有這回事。
在任何一個頻率你只要離開解釋都可以登出。所以跟頻率沒有關係,完全沒有關係。不需要高頻才能夠登出,你在哪一個頻段都可以登出沒有問題,在高頻對於保持覺察有一定的幫助。
同學:
有一定的幫助,就是處於高頻的時候,可以冷靜的看待眼前所發生的事情,然後可以往後退。
莫子:
但是有時候高頻你會很享受高頻的那個感覺,你就一直落在那個感覺裡面而不去抽離、然後去覺察,有時候反而是一種障礙,這不一定的。
同學:對對、我理解,我就是常常處在這種狀況,謝謝。
莫子:太愉悅了,就安住在那個愉悅了,而不是安住在空。
同學:謝謝。
同學:
老師常講到平行宇宙,然後又講到信念創造實相。這個世界跟晚上睡覺做夢都是一樣,都是接收到訊號,都是接收光波、音波,觸覺是電子的物質波,都是接收到訊號。
老師說差別只是在於訊號量的多和少,這也都是蠻重要的問題。比如說如果我父母生病,我就會想說問題是在我父母身上,並不是在我身上,所以這時候我就會想要去改變的是我父母,問題的角度就從我父母著手。可是其實照老師跟修藍博士,或是賽斯的講法,這整個夢境是大家一起在這邊做夢,真正決定這個夢境的還是我自己。
莫子:因為是你的夢阿!
同學:
我的信念選到的這個平行宇宙的版本,就是說我的父母有好幾個版本,他有可能是健康的,有可能是有一些慢性疾病,或是有癌症的。可是因為我有一個信念,就創造出他的版本可能是有癌症的?
莫子:對。
同學:所以真正的問題是我並不是他?
莫子:沒錯啊!
同學:
如果我可以照老師教的我,安住在很深的覺性,因為一定要安住在很深的覺性,我們才可以看到這種很深的無意識、這種潛意識的波動,我們才可以把這種很微細的信念消掉嘛?
莫子:沒錯。
同學:父母的健康狀況或是我有一些財務狀況,有問題就跳平行宇宙的版本,就不會再出現了?
莫子:
我之前講過:當下你如何看待你自己你就處在哪一個平行宇宙。當下你如何看待自己跟你的世界,當然你的世界就包括你的父母親,你如何看待就決定了你的世界,決定你在哪一個平行宇宙。
同學:就是我是整個夢,雖然說看起來有ABC,然後還有我、這麼多角色都是我顯化的版本?
莫子:所以從來問題都不出在任何人,都在自己身上的。
同學:
莫子老師你好,我有健康方面的問題,經由高科技的檢測發現染色體突變。很少人像這樣突變,那我就不瞭解這是為什麼,活著好好的莫名其妙染色體就突變了?那樣子的話,我要怎麼去面對這個因為染色體突變造成的健康問題?染色體的突變會不會影響到我醒覺?或者是對登出有不好的影響呢?
莫子:
不會,完全沒有影響,染色體突變這是一個罕見的疾病。這跟你前世有關係,跟這一輩子完全沒有關係,那是之前帶來的東西。
同學:我是不是前世殺人放火還是?
莫子:
不用去定義它。你反而是當下如何定義你自己,讓那個前面的軌跡改變。我有說過就是,你當下如何看待自己跟世界,就決定了你過去未來的軌跡到底是什麼。你過去的軌跡如果有一段影響到你現在有這種疾病,那你就改變當下對現在、對自己以及對世界的認知,才能改變過去的這個現象。
同學:改變對自己的認知,是要怎麼個認知法?
莫子:
你開始活出不一樣的自己,你把自己當成是完全沒有障礙的樣子。你要以一種開心喜悅接受的一個心情去生活,然後讓自己更開闊、把自己打開來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能活一天就是一天;你今天就有辦法覺醒,你都可以利用來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它都是一個最美好的一天,每一個人能夠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就是在這一生最大的禮物。所以你在這一生能夠有這樣的一個體會,就把自己完全放開來,讓自己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並且欣然接受我是多麼地幸福,因為能夠體會到生命的真諦。這樣去活,你連身體的健康都會改變。
同學:
請問莫子,什麼是自動導航?我的工作負責專案管理,每天都要追蹤各式各樣的事情,我覺得我好像沒有辦法把工作放下不抓取。所以我想知道,怎麼樣運用自動導航來工作?
莫子:
自動導航的意思是,你在做這些專案管理的工作,你在追蹤的時候你需要用你的腦袋。你需要做什麼你就去做沒關係,但是你以一種看著自己做的角度去做這些事情。就是你安住的點不要變成我在做這些事情,而是我看著「我」在做這些事情。
當你的角度移到這個觀察者的時候,慢慢地你就會變成一種如魚得水,很自然而然去進行、去思考,你的腦袋也是一種自然而然地思考的方式,然後你好像在看著這一切發生,到那時候就是自動導航。
同學:
自動導航就是看著它,讓它自己發生,該做什麼就做什麼。那什麼樣的狀態下是離開自動導航?例如說我想要做一件事,但是我一直掛心,我就想辦法去做,什麼樣的狀態是自己離開了自動導航?
莫子:
你一直掛心想辦法去做,這個其實就已經不是自動導航。這個就是一種你自己想要去改變什麼、操控什麼的感覺。你先從覺察著自己在做什麼開始做起,慢慢等你的覺察穩定了,那你自然而然會做什麼決定,它都是瞬間發生的。它變成一種你很想做什麼,那個想法出來,然後要怎麼做,你自然而然又會有想法怎麼去做,讓它自然而然的就會完成你要做的事情,自然會站在一種「覺察著你做一切事情」的感覺,連思考都是自己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