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Home 討論群 雙生紫焰論壇 針對有決心要登出的人的提醒!!安住在觀察者的角色生活,生活會變成一種像自動導航一樣,輕鬆的看著生活,因地、果地菩薩之不同?悟後方起修,小我自稱上帝生起大我慢之對治…..

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 1 至 1 (共計 1 篇)

雙生紫焰論壇

雙生紫焰評論區

  • 作者
    文章
  • #39896
    覺察
    版主

      針對有決心要登出的人的提醒!!安住在觀察者的角色生活,生活會變成一種像自動導航一樣,輕鬆的看著生活,因地、果地菩薩之不同?悟後方起修,小我自稱上帝生起大我慢之對治…..

      ◎覺察到覺察的本身,才是往開悟的方向

      喬喬:

      Hi~~

      莫子:

      Hi~~,這集來聊一聊我們用不解釋來修持,希望能夠解脫,希望能夠登出的過程當中,有時候會遇到一些問題……,這些問題點,是看到一些現象發生,所以在這裡提出跟大家聊一下。

      我們有講過,這個世界只有三樣事情,現象、覺察、解釋,現象是因為解釋而存在的,所以當我們對現象不解釋的時候,然後我們就直接可以看到覺察的本身,我們就安住在覺察的本身。

      這個覺察本身,你可以安住在上面,安住在這個空空蕩蕩覺察上面,然後看現象。這時候看著現象,其實我們就不會刻意去解釋現象,就輕鬆的安住在上面,只是這樣子而已。

      但是有些人他會覺得說,哎~~我已經找到了覺察,我就安住在覺察上,我就已經是可以控制現象的大神,那時候他就安住在覺察上,然後看到現象的時候,他不去消融那個解釋,反而又站回解釋,去解釋現象,然後就對現象企圖去改變它。

      這是一種問題,這個問題就是,我們說我們要安住再觀察者的角色來生活,所以照理說安住在觀察者的角色去生活的時候,看到現象就不會刻意去解釋它,就會讓他過去,所以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一種像自動導航一樣,讓生活自然而然的展開,然後你只是輕鬆的看著生活,即使你在上班、做事,你就會看著自己上班、自己做事這樣。

      但是這時候,你是安住在觀察者的角色,但是我們要開悟的話,光站在觀察者的角色是沒辦法開悟的,因為我們要直接不是去看現象,而是看那個覺察的本身,覺察到覺察的本身,才是往開悟的方向。所以這時候照理說,你說常常處於空空蕩蕩的覺察,根本不會有想法。

       

      喬喬:

      所以你剛剛說到站在觀察者的角度,那個角色就會自動導航,那不就是我就是那個覺察是嗎?我就是那個角色本身,但是那個角色他還是可能會說話、會玩、會動、跳舞、但是都跟我無關?

      莫子:

      對~~沒錯,然後你看著這一切發生這樣子,就有點像看電影一樣,你是看電影的那個人,電影還在那邊播就是這樣。

       

      喬喬:

      那不就角色做什麼其實都沒關係?

      莫子:

      這個分成兩個部分來談,我們先讓自己習慣站在觀察者角度,我們就能看到自己的信念跑起來,這時候我們要去顯化或者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就比較容易,這是一種方向。而且你常常站在觀察者的角色,你已經站穩這個地方了,你要回來看著覺察,就比較容易。

      所以我們要常常站在觀察者的角度來生活,但這個是對於一般不是求解脫的人 來說的。

       

      ◎小我跳出來說這些做這些,會有什麼影響後果?

      喬喬:

      登出開悟前,真正證入登出開悟前的人,他可以就像有點像泡個腳這樣?但是不是整個泡進去水裡?欸~~~試試看啊,泡個手,泡個腳,試試水溫阿這樣,但是  不是真的登出開悟?所以觀察者不是真的登出開悟?他只是登出開悟前,你可以體會看看,就是觀察者?

      莫子:

      對,沒錯!最近發生的一些現象,我看到一些現象,就是有人覺得找到了他的覺察,然後就什麼事都沒有,就可以在生活裡面怎麼玩都沒關係啊,然後玩什麼都沒關係,這個是你一個玩家的角度來生活的一個指標,但是它不是追求登出解脫的一個方向,要分的很清楚。

      真的是要解脫,要從故事裡面解脫出來,要開悟的話,方向就不是這樣,你先找到了這個覺察的位置,那是沒有問題的。找到之後,反過來要安住在這個覺察上去看著覺察的本身,而不是看著現象,你不是去那裡大玩特玩,而是你看著覺察的本身,覺察看著覺察本身,這時候什麼都沒有,你只會空空蕩蕩的在那裡很安靜這樣。

      你不會去玩現象,不會在現象裡面大玩特玩,這時候你才會走的越深,才會有來到一個時間然後就「啪」掉進去了。掉進去之後,你會有一段完全沒有信念的一個時期,然後等你回來之後,你才慢慢的又接觸到信念。這時候你才會真正安住在很深的這個覺察,然後去消融信念。

      所以不是在那個一發現我已經找到我的覺察了,然後就大玩特玩,以為自己是上帝…..

       

      喬喬:

      那個是小我就突然跳出來~~

      莫子:

      小我會把這個拿來利用,會覺得是自己的一個成就。

      喬喬:

      就把這當成是自己的功勞,就我有一點成就啊,這我的功勞,我是上帝,所以 上帝不是小我?

      莫子:

      上帝不是那個小我啊,上帝是退後了這個玩家才是上帝,所謂的玩家就是那個覺察的本身,覺察不會在那裡講話,不會在那裡玩什麼,大玩特玩,然後他才是上帝。

      他所玩的是就算你要在生活裡面去玩,他是輕鬆的去動用信念去產生現象,而不是在裡面,好像什麼都玩這樣子,跟這個一點關係都沒有。反而你還是一樣很安靜的一個人,只是你要什麼你只要稍微動念頭,或者你看到自己念頭跟原本想的不一樣,跟你要的不一樣,你就去修改那個念頭就結束了。

      他還是一個很安靜的人,不是那種會很呱噪,然後大玩特玩,那種只是一個小我的現象,只有小我才會做這樣的一個事情,所以常常會被小我利用,小我會說,啊~~我已經找到覺察了,我怎麼樣、怎麼樣,覺察並不是那個小我找到的,覺察也不是那個小我。

      所以當小我說,我要去做一些什麼來玩,然後玩、大玩特玩,做什麼都沒關係的時候,那個講出這些話來做這些行為的是小我,並不是後面那個覺察,這分的很清楚。

       

      喬喬:

      假設小我真的跳出來說這些、做這些,那會有什麼影響後果嗎?還是其實沒什麼影響,也不會怎麼樣?

      莫子:

      影響後果?有可能沒什麼影響,也有可能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他持續被小我把這個功勞攬在自己身上,他就會變成一個大師,或者是一個什麼很厲害的人,然後就會把這個功勞占為己有,就把自己認為是一個已經開悟的聖者,然後去生活,並且傳道啊~~

      然後這種現象就會造成他自己也迷了,那也會讓別人迷失,因為他可以知道觀察者是什麼,覺察是什麼,他可能可以幫別人去找到那個覺察,找到覺察之後 他不知道要如何引導對方能夠走入更深,能夠掉入真正的覺察裡面,他就把大家帶到一個跟他一樣的一個位置,這是一個危險的地方。

       

      喬喬:

      這個是不是就是所謂的大我慢?

      莫子:

      這個是一個大我慢!!

      喬喬:

      那這樣的人要怎麼根治?

      莫子:

      不是根治,他要反過來回來去看他的覺察,他要深深的安住在他的覺察,不要再對外面的現象產生任何的舉動,這樣的現象就最適合回來閉關,自己不要去跟現象跑。

      因為你的小我一跟現象跑,你就被拉去外面就看不到,你把自己安定下來,這時候你不跟外界接觸,你就看得到自己的小我拼命的想要做什麼、想要做什麼,你這時候看的很清楚,你就可以不理你的小我,反過來安住在你的覺察上,這樣才有機會回到那個正確的軌道。

       

      喬喬:

      喔~可是都已經說是大我慢了,那可能會那個自我、小我,會覺得自己是厲害 最厲害的,自己是上帝,搞不好可能也沒辦法,因為杯子裝滿了,沒辦法再聽了? 那就已經滿了…..

      莫子:

      嗯,有可能,那就要把它倒掉…..

       

      ◎因地跟果地菩薩之分? 悟後才開始起修

      喬喬:

      那是還是得自己突然?

      莫子:

      突然發現這樣下去其實不是辦法,其實我說一個很簡單的,就是當我們安住在覺察上, 有了一點基礎的時候,然後這時候你看到信念,就可以消化信念,看到信念,可以消化信念,你就會覺得自己可能已經是一個菩薩,但是這種情況在佛學上,他還不是一個真正擁有果位的菩薩!

       

      喬喬:

      菩薩還有分喔?

      莫子:

      對,他不是一個初地菩薩,簡單的說,你自己去檢驗就知道,你如果不是每一天晚上做夢都能看著自己進入睡眠,然後看著自己走出睡眠,這樣才能代表你一直安住在覺察上,你不是一直安住在覺察上,你還沒有那個證量,所以你根本就不是菩薩,所以你不要有了一點點這種覺察的能力之後,你就認為自己是一個菩薩,幾地菩薩這樣子,這樣只是一種大我慢,跟果位一點關係都沒有,還沾不上邊。

       

      喬喬:

      菩薩不是有因地跟果地嗎?

      莫子:

      對!所以他可以稱為因地上的菩薩。

      喬喬:

      你可以說說什麼是因地菩薩嗎?

      莫子:

      等你找到了這個覺察的時候,然後常常安住在覺察上,這時候你就有了一個解脫的因、開悟的因,所以這個叫因地上的菩薩,就在因的這塊土地上的菩薩,而不是在果的土地上的菩薩,不是在那個果的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這樣。

      那要證得這種果的菩薩,他其實他的行為非常的清楚,他整天只安住在自己空空蕩蕩的覺察上,他完全不會對外有什麼,而且對於菩薩來說,你不是已經到了一個階段非常穩定之後,你才會出來說法,才會出來指導別人,才會出來做一些幫助別人的事情。

      在這之前,別人看到你幾乎就是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然後什麼都不說的一個人,大部分是這樣子,不太會去做很多事情,你還沒有穩定,還沒有到擁有果位的這個狀態。

       

      喬喬:

      是不是很多真正有證悟,有果位的那種菩薩,在開悟後,然後可能悟後起修,修個一、二十年、二、三十年這樣子,然後才出來渡人,是這樣子嗎?

      莫子:

      的確是可能這樣子,因為悟後才開始起修,怎麼可能是你一悟了,然後馬上你就,哇!!好像大神一樣,不會有這樣的行為。

       

      喬喬:

      搞不好這也是一個過程?就悟了,那個小我就馬上跑出來?很多的…..

      莫子:

      不會,你悟的時候,小我根本就不在,然後你又回來看著小我時候,你會發現小我薄薄的,你不會去跟小我認同,所以那種狀況都是還沒悟,才會有這種情形。

       

      喬喬:

      不是有一句話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嗎?就不管怎樣的人都可以得到解脫成佛的樣子,如果那種很自我很強的人呢?那他被開悟吞沒過後,不會小我、自我又跑回來嗎?

      莫子:

      不會,那是還沒被吞沒過,這種狀況都是還沒被吞沒過才會這樣子,它只是找到了他的覺察而已,他還沒有真正掉進去,連吞沒都還沒有吞沒過,因為吞沒過他整個會是一個空的狀態,然後他回來,他的小我是跟他是有點距離的,這時候當他看著小我,然後去日常的生活,但是他不會去跟隨這個小我。

       

      喬喬:

      可是不會有那種才剛被吞沒,然後很快他要自己出去渡人嗎?

      莫子:

      出去渡人一下就會掉回來了啊!!

       

      喬喬:

      這個就是所謂的退轉?

      莫子:

      對啊,沒錯!

      喬喬:

      喔~那這又是什麼情況?是被吞沒的不夠深?還是自我太強了?

      莫子:

      第一吞沒不夠深,第二也可能是自我太強了,然後第三他沒有這種知識告訴他說,要安住在內在以後不要去往外。

       

      喬喬:

      所以是佛教有說要有一個上師,是說要有一個上師指導嗎?

      莫子:

      佛教講的大部分是開悟前的東西,比較少去提及說開悟後要怎麼生活,所以這些東西必須要有一個老師來教才是正確的。

      喬喬:

      開悟後的事情,是不是也不是對大眾公開說的?

      莫子:

      也不是對大眾說的,所以不太會是一個祖傳的,像教科書這樣,哇,開悟後要如何、如何…..不會去這樣子傳,所以這些通常都是一個對一個。

       

      喬喬:

      因為如果還沒有證悟,但是卻聽開悟後的,如果自我太強或是時機未到,可能就會誤解是嗎?那佛經上都沒有說開悟後嗎?

      莫子:

      佛經上都沒有說開悟後,幾乎都沒有……

      喬喬:

      幾乎沒有,都沒有? 嗯,是不是真的有證悟的那才可能一對一個別指導這樣?

      莫子:

      對,沒有錯~~

      喬喬:

      所以就是說,不可能就是剛被開悟吞沒過,然後就可以有辦法去教別人、渡人這樣?

      莫子:

      嗯,沒有錯,因為他自己都還沒有穩定,他對於開悟過後要如何生活自己都還不知道,他如何去渡人,其實對人的幫助只是很片面的,就是如果有一個人被他引導,然後開悟了,這時候怎麼辦?他自己都不知道開悟過後應該如何去生活,他也沒辦法指導對方,所以他給予對方的幫助是有限的。

      這種情形就是會一直幫對方找覺察,其實覺察是很容易找到的,要幫對方找到覺察並不困難,但問題是在哪個時機點讓對方找到覺察,才是對對方最好的。這是一個需要去探討知道的事情,你知道對方的小我,知道他的定位,有時候我們是刻意不讓對方去那麼快找到他的覺察,先讓他把他的小我能夠放鬆一點,然後熄滅一點,不要小我那麼大。

      其實覺察是最容易找到的,但是你一下子就幫對方找到,然後他又被小我利用,就會造成問題。

       

      ◎開悟前像跳恰恰這樣,退一步又進兩步

      喬喬:

      對啊,就是有一些有關自我的問題還沒解決,然後找到了覺察,可能又很快被小我利用。這就是我厲害,我是上帝,所以我找到了,我就很有慧根啊…….,所以開悟前有辦法消化信念嗎?

      莫子:

      開悟前應該說像跳恰恰這樣,退一步又進兩步,也就是說你消化了一個信念,你可能又堆了兩個信念,所以很難真正一直不斷的消化信念,就是這樣。

       

      喬喬:

      所以重點還是直接不解釋比較快啦~~

      莫子:

      不解釋比較快,不解釋讓自己真正掉進去,開悟了才是正確的方向。

       

      喬喬:

      是不是問題永遠都解不完?就算你解決完這個問題,你過幾天又有問題,所以不如趁沒問題的時候,趕快不解釋。因為你開悟前,就是那個自我還在,小我還在,他很囉嗦,那他有自己的想法什麼的,對不對?而且是不是角色會變?像人會變啊……

      莫子:

      小我他會演化啦~~他隨著各種不同的現象它會演化,因為他會把各種不同的環境、現象、他可以利用的,甚至連他的覺察都可以拿來利用,什麼都可以利用,所以他會一直轉變、一直演化。

       

      喬喬:

      譬如說有一個人,他目前這個階段這個自我是比較薄弱的,就是很虛心,然後是真的謙虛,虛心學習這樣子,也很常處在不解釋,也沒有什麼要去做的熱情,什麼都沒有,就是想登出,但是有可能因為他還沒登出,還沒被開悟吞沒,還在遊戲裡,會不會可能再過幾個月,他在這段期間還是沒有完全徹徹底底的被開悟吞沒,那他的自我、他的角色隨時間演變,突然某個原因、某個事件讓他的小我變成一個自我很強大,然後很想要得到別人認同,那又想要做很多事情,很有企圖心的一個人?他錯過了之前,然後就沒有真的想要登出了,有沒有可能?

      莫子:

      當然有可能啊…..其實當你的靈性小我去培養出來,然後神聖的小我或靈性的小我滋養出來之後,他就會把神聖的靈性、跟修行、跟覺悟、跟覺察,這些全部利用為自己的一個工具,全部都是自己的功勞。

      這時候他一講到靈性,其實就是在小我的運用範圍,而不是把一切放下。這時候他是完全倒翻的,就是本末倒置,就會講到靈性、講到幫助別人或講到什麼的時候,他完全就是站在小我去面對世界,就是已經被小我同化了。

      原本是要放下的,原本連小我都是要輕鬆的把他放下來,結果被他抓住了,演化成他的一個工具就是這樣。所以會變成說他就可能急於要幫助世界,幫助別人,其實那些幫助,每一次都是用來證明自己很厲害、很行,就是這樣。

      一切都還是以我們不要面對現象,然後自己登出,登出之後,還是保任在這個空空蕩蕩覺察,這才是最正確的,不要急著去面對世界,去面對人群就是這樣。

       

      喬喬:

      而且登出開悟之前,是不是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濾鏡看待別人跟世界?就看到的全都是自己的濾鏡?

      莫子:

      對啊,沒有錯了,開始唱歌……..全都是小我…..

       

      喬喬:

      這樣喔~那就是被故事玩喔!!

      莫子:

      其實自己被小我控制玩了,然後還以為自己走在靈性的道路上,今天這個題目 也沒有特別的題目,就是提醒一下大家,免得走冤枉路。

       

      喬喬:

      是不是一切看到的都是自己的濾鏡,這些濾鏡其實是給自己的一個提醒是嗎?

      莫子:

      提醒到,然後就返過來安住,而不是提醒到,然後就攀緣~~

       

      喬喬:

      攀緣?

      莫子:

      就是外面的現象,你又去抓住他,這叫攀緣!

      喬喬:

      這叫攀緣?那要不要舉個例?

      莫子:

      嗯,比如說有人覺得你好棒哦~~,你能不能教我如何找到覺察?然後你就很熱心去幫對方找覺察,這個你看到的是什麼?你看到一個人在那裡,他叫你幫助,然後你又給予幫助,這整個都是故事性。你覺得幫助完,就覺得很舒服,這整個就是一個外面的現象,而你相信這是真的,然後你又去做,你就抓住了這個現象,這個就叫攀緣。做完你就覺得好開心喔,我做了一件幫助別人的事情。

       

      喬喬:

      那反過來呢?如果他是一種提醒?

      莫子:

      反過來只是一種提醒,就看到沒有人需要幫助,他就趕快回來安住在自己的覺察,然後覺察著自己的覺察,而不要看那個有沒有人需要幫助這件事情。

       

      喬喬:

      可是如果這時候,眼前一個老太太在過馬路突然跌倒,這時候不上前去幫他嗎?反過來安住在自己的覺察,就是…….

      莫子:

      這個完全兩回事,剛剛講的是一個需要攀緣,因為你覺得你的修行不錯,然後你可以幫助他。老太太這個不一樣,老太太跌倒這件事情,你完全不用動用信念。你就去扶起來,然後走就結束了,也不會因此而有任何的念頭。但是如果你因為這樣子,你會覺得很開心,那你也中了~~

       

      喬喬:

      很開心,也會中喔?

      莫子:

      對,當然是啊~~

      喬喬:

      幫老太太扶過馬路,然後覺得做了一件好事,很開心……..

      莫子:

      對,你攀緣!!

      喬喬:

      攀緣?

      莫子:

      沒錯,因為誰做了一件好事?那個誰,就是你要輕鬆放下的,你怎麼還要去抓住他說,哎!「我」做了一件好事,你又把「我」抓緊緊的,你被那個小我抓住,小我就是會認為說我做了一些好事。任何事情就是這樣,我們如果順手做,做完之後,有做跟沒有做一模一樣,而不是你會認為那是一件事情。

       

      喬喬:

      喔,所以不能覺得開心?

      莫子:

      當然不能!!

       

      喬喬:

      不能?那我們都說顯化法則,例如說…

      莫子:

      顯化法則跟開悟是兩回事,你要開悟的人,你就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一切只是你覺察,沒有這種攀緣的事情。

       

      ◎真有決心要登出就儘量安住在空空蕩蕩覺察往內就好

      喬喬:

      所以真的要往登出開悟解脫的,就不能開心?不能攀緣?

      莫子:

      不是說不能開心,而是你開心是因為那個小我被滋養了,你要非常清楚這一點。

       

      喬喬:

      所以往顯化的,在故事裡玩,但是沒有登出證悟的就可以開心這樣,那例如說…..

      莫子:

      這樣講起來很奇怪,好像那個你這樣就不可以開心,不是說可以或不可以,你要知道你到底在做什麼?你是在攀緣還是不是在攀緣?你是被小我利用還是不是被小我利用,要看的非常清楚。你只是看著一切發生而已,你看著一切發生,你要的是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而不是理會那些世間的事,你覺得即使那是一個自動導航,你覺得扶了一個人過馬路,然後覺得應該做的,那你就算是讓自動導航去做,做完你還是空空蕩蕩的,完全不會覺得這是一回事。

       

      喬喬:

      如果說,像花錢的,我們分享過顯化法則,越花越有錢,那我花錢,我把錢給你,我得到一個東西,很開心…….

      莫子:

      那是顯化的~~~

      喬喬:

      而且同時對方也很開心這樣子………

      莫子:

      那完全是玩的方面,跟真正要登出的人完全不一樣,真正要登出的人這些都不要。

       

      喬喬:

      這些都不要?

      莫子:

      對啊,都不要啊,不用花的開心、不用玩的開心,真的有決心要登出就儘量安住在空空蕩蕩覺察往內就好,儘量不要去往外攀緣,就是這樣。因為我們的時間有限,就是生命的時間有限,你如果把時間都用在故事裡面,然後你只有花一點點時間安住在這個空空蕩蕩的覺察,其實是不夠的,你要登出要解脫的話,就儘量在每一分每一秒上面去做選擇,要嘛就是選擇故事,要嘛就是選擇安住在空空蕩蕩的覺察,每一個時間其實都是一個選擇。

      如果你有決心,你就會把大部分的時間選擇在空空蕩蕩的覺察,就是這樣。

       

      喬喬:

      不攀緣的意思是說,我還是可以做事嗎?還是可以工作、吃飯、洗澡、打電動、看電視,但是 不要有情緒嗎?

      莫子:

      不是!不是!儘量不要去做世俗事!

       

      喬喬:

      世俗事?所謂世俗事?

      莫子:

      電動也是世俗事,工作也是世俗事,如果你可以不工作,你就不要再工作了。如果你必須工作,你就空空蕩蕩的去工作,找一個你不需要太動頭腦的事情去工作,因為你是下決心要離開故事的,人生的時間有限,那你就必須要把握時間趕快往登出的方向,故事性就儘量去減少。

       

      喬喬:

      如果能待在一個有證悟的一個上師身邊那更好是嗎?

      莫子:

      嗯,那當然更好!

      喬喬:

      有一個上師具有領導人開悟的能力的上師在身邊,而且是要證悟的,要已經悟後起修個好幾十年的那種!!

      莫子:

      這片就是看到一些現象給大家做一個提醒的作用,其實我們的影片都講的很清楚,這片是針對有決心要登出的人來講的,如果你想要豐盛顯化,然後在世間玩的愉快,這片其實跟你沒有什麼關係。

      這一片就是如果你一旦真的決心要登出要解脫的人來講,你就應該要儘量少攀緣,而且也不要被小我利用,就是這樣。

       

      ◎能夠控制信念來顯化生活所接觸的人事物,才是真正的超級玩家

      喬喬:

      你不是在之前的影片說過,真正登出開悟之後,才是超級玩家?

      莫子:

      登出開悟之後有兩種選擇,一種回家,一種以玩家的角度去生活,這就是兩種不同的,如果你要回家還是會空空蕩蕩,不會去在遊戲裡面去玩,但是你玩家的時候你就可以在遊戲裡面去玩,就是這樣。但是那也是先安住在空空蕩蕩覺察掉進去之後,然後穩定了之後才回來玩。

       

      喬喬:

      那個登出開悟之後,也要悟後起修嗎?也要是修了二、三十年這樣才可以成為一個真正的超級玩家嗎?還是被吞沒過就可以?

      莫子:

      不用。吞没過一段時間穩定,沒有那個馬上就可以變成超級玩家,還是要一段時間。

       

      喬喬:

      要多久時間才會?

      莫子:

      至少也要一兩年,才會真正穩定,大家都想說我一開悟,沾到一點邊了,然後就趕快回來玩怎麼樣,這些都不穩定,一下就會被故事跟小我吞沒,那原本被 空空蕩蕩吞沒,結果馬上又被現象跟小我吞沒。

       

      喬喬:

      很多其實只是小悟嘛,莫子說小悟其實不是真的開悟,不是開悟,就是小悟,但是會不會很多人想說小悟就是很有體會的,其實還差得遠,小悟而已。所以你說的超級玩家是有分的,開悟前的玩家,跟開悟後的的超級玩家差別又是什麼?

      莫子:

      有分的,開悟前的超級玩家,只能說輕鬆生活,不能說是超級玩家。

      喬喬:

      那開悟後的超級玩家呢?

      莫子:

      那就真正能夠用控制信念來顯化自己一切的生活所接觸到的人事物,那才是真正的超級玩家,不過這也是要一段時間穩定之後才可以這麼做,要如何穩定,還是要有人去指導,不是自己用想的。

       

      喬喬:

      就可以百千萬億化身或甚至一念變出一個世界,而且是不是開悟前的超級玩家是世界是有人的,還是有你我他,是說開悟後的超級玩家就………

      莫子:

      開悟後超級玩家就是完全是清醒夢,你整個人事物你非常清醒的知道那就是只有你一個,沒有別人。但是這個不是一個想法,這是證入那個狀態。

       

      喬喬:

      喔,很多人說,世界沒有別人只有自己,就…

      莫子:

      證悟那個的狀態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不是馬上泡到一點水體會,然後就以為就是這樣。

       

      喬喬:

      就是像開悟前聽到什麼只有自己,這個就只是一個想法,是不是有沒有真的證入,那就是一回事了。既然說開悟後就是像清明夢,那這個角色還會去聽什麼 那個善知識的智慧嗎?

      莫子:

      不用啊,因為你已經安住在絕對的覺察去生活,這個才是你的主體跟角色,角色只是你的使用的一個工具而已。

       

      喬喬:

      那開悟後,悟後起修還需要上師嗎?

      莫子:

      需要上師,你才能知道如何去穩定這個,我講的是已經穩定下來的。

       

      喬喬:

      你講的是穩定的,還沒穩定之前都需要上師,穩定之後,就再也不需要上師了嗎?

      莫子:

      就不需要了,你自己可以修了。

      喬喬:

      喔~~ 原來是這樣….

      莫子:

      你看像那個艾克哈特托勒,他因為沒有老師,所以他開悟之後,花了十年的時間,才把來龍去脈全部搞懂,然後才知道該如何生活,才出來幫助別人,所以那個時間很久。如果你有老師的話,像我剛剛說的一兩年時間,你就非常穩定了,所以就不需要去花那個十年的時間。

      像那個傑德也是一樣,他也是開悟之後,將近十年之後才把這些轉變成智慧,然後才出來講,所以其實不需要花那麼多的時間。

       

      喬喬:

      喔,不需要花二、三十年,可能十年也就夠了?

      莫子:

      也不用十年,其實一、兩年就可以很穩定,如果有人指導的話。

       

      喬喬:

      有上師指導的話,自己如果要穩定,要花十年以上…….

      莫子:

      因為有些情況,他不知道該如何生活,最怕的就是自己還沒有穩定,然後就被小我吸回去,就怕這種情況。

       

      喬喬:

      那可不可以就是自己穩定個五、六十年,就是一直就保持那個不解釋,這是朝關機回家走人?所以是說越長期不解釋,三、四十年那個越深嗎 ?就有點像悟後起修,是修那個菩薩的幾地幾地嗎?

      莫子:

      對!!

       

      喬喬:

      但是如果有一個上師在旁邊指導可能進度就會比較快,可能一兩年內就修到七地之類的?

      莫子:

      那也不容易!!

       

      喬喬:

      那也不容易,除非可能前世就修到四地,那這一次如果又有上師指導,就可能 兩年就修到七地?

      莫子:

      一輩子,你能夠修到五地,就已經是很好的事情,七地是不容易,八地就更不容易…….

      喬喬:

      不動地~~

      莫子:

      所以,其實就算你開悟的路,其實還很長遠,不是像我們想說,開悟後就沒事,悟後起修那才是個起點而已。

       

      喬喬:

      有人說修行很難?是不是其實很簡單,只難在一個的濾鏡太多,所以才會覺得難?

      莫子:

      沒有錯……,難的是你用濾鏡去看,你看不清楚真相、想太多……….

       

      喬喬:

      佛教說的是妄想,是這樣嗎?

      莫子:

      所知障,所知道的都是障礙。

       

      喬喬:

      所以是不是說,年紀越輕,知道的越少,丟的越快,如果要解脫往登出開悟這個方向?

      莫子:

      可以這麼說,但是他累世帶來的其實也有影響。

      喬喬:

      也要看他累世累積些什麼,也不一定,那這集就進行到這裡,~拜拜~❤ ~❤

       

      ———————————————

      以上內容摘錄自雙生紫焰YouTube頻道的第104集影片
      想了解更多, 請點擊以下影片連結:

      104:針對有決心要登出的人莫子的提醒;修持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透過觀察者去生活,生命的自動導航;小我自稱上帝生起大我慢;因地、果地菩薩之不同;悟後方起修|雙生紫焰

       

       

      • 該主題由 覺察 於 2 years, 7 months 前 修改。
    正在檢視 1 篇文章 - 1 至 1 (共計 1 篇)
    • 抱歉,回覆主題必需先登入。